肝胆皆冰雪
作者 杨满沧
发表于 2024年1月

张孝祥的人生起点是幸运的。

对北宋来说,靖康二年(1127)的寒冬太冷。靖康之耻,汴京沦陷,宋室被迫南渡的难民中,有张孝祥的父亲张祁带领的一家人。他们从家乡安徽历阳(今和县)乌江镇一路颠沛流离,落户到明州(今宁波)鄞县。北宋时期,王安石曾在此任职县令。

南宋绍兴二年(1132),张孝祥出生在鄞县方广寺的僧房中。张家属于外来逃难户,在鄞县无任何田产,家里贫困。张孝祥的伯父张邵自愿赴金朝为使,被拘禁十五年之后,终得以返回。皇帝鉴于他有功劳,其弟张祁被恩准照顾,在当地担任个小职员,但生活仍然难以为继。绍兴十四年(1144),张孝祥已经十二岁,父亲张祁决定举家返乡,定居于芜湖。

张家虽生活穷困,但属书香门第,耕读传家久。按照家谱记载,张孝祥为中唐大诗人张籍(766—830)的七世孙。张籍为韩愈的大弟子,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与李绅、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也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张籍的诗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流传甚广。张孝祥遗传了先人好学聪明的基因,“幼敏悟,书再阅成诵,文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宋史》称他“读书过目不忘”,被视为天才儿童。参加科考,一路顺畅。绍兴二十四年(1154),挺进殿试时,刚刚二十二岁。宋高宗看到他的卷子,书法精美,策论高明,龙颜大悦,亲擢其为状元。同榜进士中,还有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等后来的南宋名人。

众所周知,宋高宗在书法、绘画上也很有造诣。水平虽比不上他爹宋徽宗,但确是行家里手。张孝祥能以书法取胜,确实是靠自身的硬功夫。宋高宗称赞张孝祥的书法“必将名世”。宋孝宗对他的遗墨“心实敬之”。陆游称赞他的书帖“为当时所贵重,锦囊玉轴,无家无之”。朱熹语日:“其作字皆得古人用笔意。使其老寿,更加学力,当益奇伟。”杨万里称其“书甚真而放”等等。好评如潮,争相向他索要墨宝。

寒门学子张孝祥能被宋高宗看中,从一群富家子弟中脱颖而出,他的人生起点很高。前状元郎王十朋赞道:“天上张公子,少年观国光。”大儒张栻称他“谈笑翰墨,如风无踪”。同学杨万里佩服他“当其得意,诗酒淋漓,醉墨纵横,思飘月外”。同时代的这些名人们,不吝溢美之词,张孝祥妥妥的是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张孝祥又是不幸的。

这次科考的主考官是秦桧的密友汤思退。本来,内定秦桧孙子秦埙为第一,却因宋高宗亲自干预,被张孝祥搅了局,得罪了最不该得罪的权臣秦桧。张孝祥状元及第后,前去拜访秦桧,秦桧阴阳怪气地说:“皇帝不仅喜欢你的状元策论,还欣赏你的诗歌和书法。你可谓是诗书策三绝啊!”又问他的诗、书学自哪一家。张孝祥胸无城府地回答道:“本杜诗,法颜字。”秦桧讥笑道:“天下好事,都让你一人占完了。”语气阴森森的,也为张孝祥的仕途不顺埋下了伏笔。

按照宋朝科考潜规则,所有的同榜进士都是同学,也都属于那届主考官的门生,如北宋苏轼和欧阳修。张孝祥和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等,都成为汤思退的学生。汤思退深得秦桧信任,在秦桧死后,曾连任高宗、孝宗朝的宰相,也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有宋高宗加持和状元郎的光环,张孝祥的仕途起跑线远超同学们,但他未来的不幸已暗含其中。

张孝祥在中状元之后的五年(1154—1159)中,官运亨通,先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绍兴二十九年(1159),平步青云,直至升任为权中书舍人。宋代的中书舍人,官品為四品,属部级干部,负责起草皇帝的各种诏命,并且分工负责签押中书省吏部、户部等六部的各类文件。对皇上的批示,若自己不满意,还有权拒绝签发。这一年,他刚满二十七岁,典型的政坛新星。两宋时期,能做到中书舍人类似的职位时,范成大四十六岁,陈与义四十七岁,吕本中五十三岁,苏轼四十岁,叶梦得三十二岁。

春风得意马蹄疾,年轻有为和年轻气盛紧紧相随。秦桧的党羽曹泳很看好他,在朝堂大庭广众之下,请求把女儿嫁给他,他果断拒绝。登第不久,作为主和派汤思退的学生,他却不懂政治站队,上疏高宗说:“岳飞忠勇,天下共闻。一朝被人诽谤,旬日间即死亡。结果敌国庆幸,而将士解体,非国家之福也。”公开要求为岳飞平反,表彰岳飞的忠义。此时,权相秦桧还没有死呢,结果可想而知。加之伯父张邵作为使臣,在金国囚禁十五年,侥幸返回来后,替宋钦宗捎信给高宗皇帝说,钦宗表示想回来当一郡守即可,这件事得罪了秦桧和高宗,伯父张邵被吓得神经错乱。张孝祥中状元后的第二年,伯父精神病发作,思维混乱,竟然状告弟弟张祁在他被囚禁金国期间,强奸自己的妻子李氏,致其怀孕后,又杀人灭口。正好被秦桧抓住机会报复,张祁被逮捕入狱,受到严刑拷打。好在不久之后,秦桧病死。经张孝祥多方奔走,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一月,张祁被无罪释放,朝廷重新起用他为蒋州知州。公元1156年,伯父病死。

张孝祥中状元后的良好感觉与“家丑”外扬的冲突,不知道在他心里留下的阴影面积有多大?

解决了家庭矛盾,仕途顺风顺水。张孝祥在权中书舍人的位置上,自信自负,锐气逼人,骄纵轻狂,不注重官场潜规则和为人处世的基本规矩及细节,被老成持重的御史中丞汪澈弹劾,很快被罢官,回到家乡芜湖,赋闲两年半。从此,他与主和派代表汤思退的阵营分道扬镳。

绍兴三十一年(1161),张孝祥正处于闲居状态时,金主完颜亮挥鞭南下,攻城略地,南宋岌岌可危。但天不灭宋,同学虞允文抓住偶然的机会,在采石矶大败金兵,迫使金主完颜亮移师扬州渡江,为南宋赢得喘息时间。不久,完颜亮被部下叛将所杀,南宋暂时得到稳定。张孝祥闻知采石矶捷报,欣然命笔,作一阕《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以抒怀:“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洁净的白雪洗刷去金人掀起的滚滚战尘,寒风阻隔了楚天的悠悠白云,古城楼上仍在上演悲壮的故事。遥想三国周瑜、东晋淝水之战中的谢安和北伐时的祖逖,我真想到中流之水,浪遏飞舟!

张孝祥激情迸发,主动投奔到主战派的阵营。在主战派代表人物张浚的力荐下,绍兴三十二年(1162),张孝祥复官,知抚州,怀着“恻袒爱民之诚心”,颇有政绩,离开抚州时,父老夹道相送。南宋隆兴元年(1163),宋孝宗即位,张孝祥知平江府。时值南宋军队遭符离之大败,损失惨重。第二年,张孝祥被召赴临安,被宋孝宗任命为中书舍人,并兼任直学士院,代替翰林学士起草朝廷的重要文件。

本文刊登于《海外文摘·文学版》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