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整六年了!黄庭坚想起六年前被贬的情景,脸上露出一丝苦笑,真是造化弄人。
北宋元丰八年(1085)三月,宋神宗去世,还不到十岁的哲宗赵煦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原属于元祐旧党的苏轼兄弟、司马光等人又获重用,纷纷回到北宋的权力中心,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是一段属于他们的美好时光。元祐元年(1086),新宰相司马光推荐黄庭坚参与校订由他主编的《资治通鉴》,并受命编写《神宗实录》。正因为他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为以后政敌留下攻击的把柄。元祐八年(1093)九月,偏爱旧党的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后,启用新党。苏轼、司马光、黄庭坚等一批旧党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拜新党章惇、蔡卞为相,开始打击清理旧党。章悖从黄庭坚编撰的《神宗实录》中摘取一千多条内容,质问黄庭坚为什么把没有考证、有损于神宗光辉形象的事件编进去。黄庭坚固执地反驳道:“我写的都是实事,有些还是亲眼所见!”哲宗知道后,恼羞成怒,这年十二月,黄庭坚被诬以“修先帝《实录》,类多附会奸言,诋斥熙宁以来政事”的罪名,被贬四川涪州别驾,黔州(彭水)安置。此时,苏轼老师正走在被贬广东惠州的路上。一听到被贬,黄家人和朋友都眼泪汪汪,唉声叹气。黄庭坚却神色自若,回到家中,倒床便呼呼大睡,鼾声如雷。
绍圣二年(1095)正月,春节刚过,北风劲吹,雪花如席,天寒地冻,道路阻塞。黄庭坚带着家人,赶往贬地黔州。自此,五十一岁的黄庭坚就开始后半生的贬谪生涯,直到孤苦伶仃地在广西宜州(今河池)去世。这是黄庭坚后半生的不幸。
幸运的是黄庭坚有位好大哥,兄弟手足之情深,能温暖化开寒冰。弟弟遭到被贬岭南的厄运,长兄黄大临(字元明)决定陪同黄庭坚一家,出汴京,经陈留、尉氏、许昌,渡汉水,过江陵,溯长江、夔州,翻过一百八十盘鸟也飞不过去的高山,越过风急浪高的四十八个渡口,有难同担。“尺五攀天天惨颜,盐烟溪瘴锁诸蛮。平生梦亦未尝处,闻有鸦飞不到山。风黑马嘶驴瘦岭,日黄人度鬼门关。黔南此去无多远,想在夕阳猿啸间。”(黄大临《题哥罗驿竹枝词》)一路上历经艰险,黄大临每次回想起来,后怕得心惊胆战。
哥俩相互鼓励帮助,不远千里,于当年四月,抵达贬所。弟弟的生活安排停当后,已到六月。黄大临挥泪北归,临走写首诗鼓励弟弟。黄庭坚依依惜别,泪眼婆娑,次韵和之。“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黄庭坚《和答元明黔南赠别》)离家万里,身处逆境,猿声悲鸣,伤心之泪洒落在送别的酒杯中。往日的人生理想已经破灭,夜雨淅沥寒凉,不知何时才能和大哥对床卧谈啊?还是以后多写信吧!“脊令”一词,语出《诗经·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鸟在风雪中相互取暖,鸿雁离群孤飞。正如黄庭坚兄弟情深,令人动容。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这就是黄庭坚在黔州的生活环境。但他很快就适应了这种被贬谪的日子,心情豁达坦然,日常轻松自在。“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黄庭坚《竹枝词二首·其一》)吾心安处即故乡。“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左藏史君韵》)
绍圣四年(1097),黄庭坚的表兄张向被任命为夔州路最高长官。张向为避嫌,向朝廷奏启给黄庭坚换个地方。是故,绍圣五年(1098)六月,黄庭坚来到新的贬所四川戎州(宜宾),直到元符三年(1100)一月,哲宗去世,宋徽宗随后即位。
宋徽宗即位后,按惯例大赦天下。这年十二月,黄庭坚得到诏令,“复宣义郎、监鄂州城盐税,并还所夺勋赐”。官复原职,即从宜宾东归。到达峡州时,又得到改任舒州并被召入京、任吏部员外郎的好消息。但是,黄庭坚不愿再回到京城权力核心圈。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四月,黄庭坚到达江陵(荆州)后,立即上表请辞,祈求徽宗皇帝允许他到安徽太平州(当涂)或无为任州长。一家人停止前行,在荆州等待朝廷的批复。
客居荆州期间,州长马城对黄庭坚很友善,生活上也很照顾。此时,荆州承天寺刚刚新建成一座佛塔,马州长诚邀黄庭坚作《承天寺塔记》,并刻石立于寺院,署名“作记者”黄庭坚、“立石者”马珹。当时在场的有湖北转运判官陈举,他也很想青史留名,要求一并署名刻石,但被黄庭坚当场拒绝。领导要求署名,你却不干,让这拍马屁的大好机会白白失去。陈举觉得很没面子,怀恨在心。黄庭坚得罪小人领导,为此耿直性格,付出人生惨痛代价。
崇宁元年(1102)的春节过得很平静。正月二十三日,黄庭坚从荆州出发,准备回江西老家看看。途经湖南岳阳,他登上岳阳楼,看到杜甫、李白、范仲淹等前辈留下的光辉诗篇。凭栏远眺,感慨万端,能活着回来并重新获得工作岗位实属万幸!此时,风雨潇潇,连日不开,湖水浑浊,山岳潜形,看不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八百里洞庭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