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冷的白石
作者 杨满沧
发表于 2024年1月

这除夕之夜,谁还会在太湖水上漂泊呢?

这位男子就是南宋著名的诗人、音乐奇才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刚刚从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家里出来,赶回他自己在湖州的家中。

就在一个多月前,天气和今天相似,同样飘着雪花。姜夔从湖州租了一条小船,经太湖,过吴松江,前来拜访退隐在这里的副宰相范成大。宋孝宗时期,范成大政绩突出,名声颇佳,诗文清新。淳熙十四年(1187),姜夔和范成大初次相识,还是大诗人杨万里牵的线。这一年,姜夔刚刚三十三岁,从湖北来到湖州安家,投奔任乌程县令的萧德藻不久。以前,萧德藻在湖北做官时,和一介布衣、生活贫困的姜夔相识了,二人因爱好诗词,成为忘年交。萧很欣赏姜夔的才华,同情他的贫困,对姜夔关爱有加,还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姜夔,二人成为翁婿之亲,“应是冰清逢玉润,只因佳句不因媒”说的就是此佳话。

南宋时,湖州乃江南鱼米之乡,距离杭州不远。淳熙十三年(1186)冬天,萧德藻到湖州后不久,就让姜夔带着妻子搬来与他同住,还把姜夔送到都城临安,拜访自己多年的好朋友杨万里,看能否谋个差使。杨万里当时正在朝廷当差,任正七品的秘书少监、左司郎中。可他性格耿直,比较倔强,宋高宗说他“直不中律”,孝宗说他“也有性气”,两位皇帝都不太喜欢他,说话的分量可想而知。杨万里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帮不上姜夔什么忙,又碍于老朋友萧德藻的面子,便写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翻然却买松江艇,径去苏州参石湖”(杨万里《送姜夔尧章谒石湖先生》),把姜夔介绍给退居苏州石湖的前参政知事范成大,希望能帮姜夔一把。

淳熙十四年(1187)夏天,姜夔怀揣着杨万里的信,第一次来到石湖,拜访范成大。二人都喜欢音律曲谱之学,一见如故,相互切磋一番。范成大乃富贵之家,按照宋朝社会时尚,家里养着歌伎乐工。他俩亲自填词作曲,让歌伎演唱,日子过得诗意浪漫。范成大对姜夔吃住行全包,还经常赠送给他一些银两衣物等,姜夔的日子逐渐稳定下来。

转眼过去四年。其间,姜夔和范成大来往甚密,依靠自己的诗词音律才华,姜夔成为范成大家里的“食客”朋友。南宋绍熙二年(1191)冬天,对姜夔来说是温暖的,也是最难忘的。在他留存的八十多首诗词中,有多首提到这年冬天雪中访石湖。在江南最寒冷的季节,他在范成大的石湖别墅里住了整整一个月。窗外雪花纷飞,室内炭火红红。酒酣耳热之际,歌伎环伺左右,唱着自己创作的歌曲,多么惬意神仙的日子啊!在石湖别墅里,姜夔写下著名的两首词曲《暗香》和《疏影》,得到范成大的高度評价,他要求乐工歌伎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姜夔在序言中记述道:“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暗香·旧时月色》)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的心境。对着梅花,吹奏玉笛,声韵谐和动听。笛声唤来佳人,跟我一道去攀折梅花,不顾天气清冷寒瑟。可如今,我已像何逊般渐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都已经忘记。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将清冷的幽香散人华丽的宴席上。江南水乡,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之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积雪遮盖大地原野。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我面对红梅,默默无语。昔日那位折梅花的美人,浮上我的记忆。曾记得当年携手游赏之地,西湖边千株梅花飘零,湖波一片澄碧。这一切都散去了,何时才能重见梅花和你的幽丽?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官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人小窗横幅。”(《疏影·苔枝缀玉》)疏影横斜的梅花,如玉一般晶莹,两只小翠鸟儿,双方栖宿在梅花丛。客旅他乡时见到她,就像佳人站在夕阳斜映着篱笆的黄昏中,她默默地倚着修长的翠竹。汉代的王昭君远嫁匈奴,不习惯北方的荒漠,暗暗怀念着江南江北的故土。梦见她戴着环佩,趁着月夜归来,化作梅花的一缕香魂,缥缈、孤独。我还记得寿阳宫中的一些旧事。寿阳公主正在春梦里,飞落下一朵梅花,正落在她的眉际。

本文刊登于《海外文摘·文学版》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