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的吐曼河蜿蜒流过,异域的晚风从帕米尔高原吹来。热闹非凡的喀什老街上,一家游客争相打卡的咖啡店里,29岁的新疆小伙迪力和他来自坦桑尼亚的妻子海迪雅,正专心制作着非洲風味的咖啡和本地特色的花果茶。
在布置得五颜六色的咖啡店门外,他们的巨幅婚纱照被高高挂起,上面写着:诚挚欢迎您参加我们的故事。
翻开迪力和海迪雅的中非爱情故事书,里面有跨越山海的浪漫情节,也有互融互通的瑰丽篇章,字里行间尽显一对跨国夫妻的相知相惜和“一带一路”倡议为他们带来的幸福印记。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而今年,迪力和海迪雅的丝路情缘也迎来了7周年。
缘起,
千里一线牵
“我第一次见到他时,还不太了解新疆和喀什,只知道他是中国人。他人很好。”坐在咖啡馆外的长椅上,海迪雅回想起7年前初识丈夫的场景,仍眼中含笑,面带羞涩。
而对于迪力来说,他和海迪雅的相识、相知和相恋,既有命运的无形牵引,也有事在人为的努力,更有水到渠成的默契。
1993年出生的迪力来自新疆喀什叶城,家境虽然不富裕,家庭氛围却极好。身为银行职员的父亲严厉不失慈爱,身为家庭主妇的母亲温柔包容,3个兄弟互敬互爱。在爱中成长的迪力阳光开朗、成绩优异。2013年,他以高分考进福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第一次走出新疆,迪力既兴奋又紧张。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同学们个个优秀,学校里藏龙卧虎。迪力把自身不服输的精神带进了大学。课业上,他不敷衍不松懈;课外,他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锻炼实践能力。他和海迪雅的缘分也因此展开。
2016年9月,迪力得知自己学校附近福建医科大学的民族餐厅来了一位新疆厨师,会做很多家乡美食,便去一解思乡之情。
那天,餐厅里的人特别多。迪力走了一大圈,才在3个非洲女留学生旁边发现一个空位。在征得同意后,迪力坐了下来,并亲切地用英文和几个女孩交谈。迪力发现,其中一个女孩英文特别棒,而且,他俩还在此前的联谊活动中照过面,只是当时没说话。这个女孩就是来自坦桑尼亚的海迪雅,当时正在医科大学就读药学专业。
不久之后,两所大学举行篮球比赛,迪力作为主力队员出战。中场休息时,海迪雅微笑着走上前,递给他一瓶水。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迪力的心头升腾起温暖的感觉。缘分天注定,几天后,两人又一次在吃饭时相遇了。他们不约而同地交换了联系方式,相约一起吃饭。
在交流中,迪力得知海迪雅和自己同年同月生,家乡是坦桑尼亚的旅游胜地桑给巴尔岛,那里海水碧绿,沙滩洁白,美不胜收。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的深入,海迪雅远赴中国留学。
而迪力对“一带一路”最熟悉不过,他的家乡喀什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3国交界,是中国内陆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也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城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这几年家乡的变化非常显著。
没想到,看似相隔遥远的两人渊源如此之深,他们越说越投机,古老的丝绸之路就像一条纽带,将这对年轻人的心紧紧系在了一起。
从外表看上去,海迪雅文静内敛,可随着接触的深入,迪力发现话不多的她内心世界格外丰盈,实在令人着迷。路边的一朵花、一株草以及一盘食物,看到的一片颜色,都能让她温柔凝望,发自内心地赞叹和喜爱。
而在海迪雅眼中,迪力帅气多才,做什么事都格外努力。最让海迪雅心动的是,迪力是个特别善良、值得信赖的人。“他经常和父母通电话,嘘寒问暖。他对兄弟友爱,对同学义气,朋友遍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