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雅致香生活
作者 宋青鸾
发表于 2024年1月

我国有着悠久的制茶、饮茶历史,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茶都是上流社会的专属品。周朝时,茶是用来吃的;秦朝时,吃茶改为喝茶;到了唐朝,人们在煮茶时会加入茱萸、葱、姜、枣、橘皮等,配成一道香喷喷的茶。

宋朝时,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香”:墨汁里添加龙脑、麝香等香料后,称为“香墨”;书卷里夹一枚防虫防潮的芸香草,称为“书香”;饮食里加入香药制成香药果子、香药糖水后,称为“香饮子”;茶里加入香料后,便一跃成为可用来进贡的香茶。宋人陈敬在《陈氏香谱》一书中记载了叶廷珪创制“经进龙麝香茶”的制法:“白豆蔻一两去皮、白檀木七钱、寒水石五分、麝香四钱、沉香三钱梨汁制、片脑二钱半、甘草末三钱、上等高茶一斤……”制作过程委实复杂。

北宋所制进贡之龙凤团茶,品质上乘,数量稀少,该茶将龙脑、麝香等名香添加其中以蒸成茶饼。“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沉烧处碧凝烟。”这种茶饼是茶又非茶,既可用开水冲泡,也可直接放入口中含嚼,有点像如今的口香糖,有清新口气,解秽、解苦、开胃的功效。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凡二十饼重一斤,值黄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易得也。”按北宋的金价换算,一两银子还买不到一两茶饼,可见当时的茶饼有多贵。

不过,直接往茶叶中加入香料后,浓烈的香气会让茶叶失去本真味道,所以古人又尝试用香料、香花熏制香茶,这样就可以只保留香气,而不损坏茶叶本来的清香。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