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生鲜灯”:关于灯光与颜色的那些事儿
纷繁灯光,你对本色“忠诚”几何
太阳光是一种具有连续光谱的全光谱自然光,并且在空间分布上的均匀度非常好,因此太阳光被科学家确定为“标准光源”。
太阳光辐射在可见光(波长380nm~780nm)范围内包含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因此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显示出它的真实颜色。至于种类繁多的人工照明器,由于其发射的光谱大多为不完全光谱,因此在呈色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所谓“灯下不观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珠宝行业,更是有“灯下不观玉”的古训。这是人们千百年来总结的经验,当然更多的则是用教训换来的警示。灯光下卖相很好的宝石,一旦置于阳光下就会原形毕露。因此,“灯光下观玉”是购买玉器的大忌。对于新鲜食用农产品来说,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
灯光为什么会欺骗人们的眼睛呢?对于电光源来说,在其光学参数中有一个叫作“显色指数”(CRI)的指标格外引人注目。显色指数是电光源诸多技术品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反映电光源的显色性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同一件物品在不同的光源下会让我们的眼睛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这就是光源显色性差异造成的。那么,评判电光源对颜色的还原程度有没有一个参照标准呢?有的,那就是太阳光。
科学家把太阳光作为衡量电光源对于物体颜色呈现程度的标准,即太阳光的显色指数为100,其余电光源的显色指数则是在与太阳光的比较中计算出各自的显色指数。显色指数高的电光源对物体色彩的还原能力强,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较接近自然的原色;而显色指数低的电光源对物体色彩的还原能力差,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与实际颜色的偏差也就比较大。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