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渗透率达31.6%。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过去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了高速增长,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超过2000万辆,稳居全球第一。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逐年提升,充电桩规模也随之扩大,截至2023年年末,国内充电桩保有量超过860万个,车桩比接近2.5。
近段时间以来,新能源车企新车型集中上市,展现出一批全新的新能源技术应用。其中,为缓解补能焦虑,800V高压充电已逐渐成为中高端车型标配,带来充电设施升级改造需求。
同时,政策层面上,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县和示范乡镇”申报工作,提出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推动落实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充电设施建设迎来发展新阶段。
按照此前规划,到2025年,国内将实现新能源车桩比达到2:1;到2030年,车桩比实现1:1,新能源充电桩仍面临广阔发展空间。
技术升级 凸显城市更新需求
电动汽车用电端的技术升级正对充电桩提出新的需求。
此前,中汽协在消费者调查中发现,“电池续航能力”依旧是用户在“购买新能源车时最关心的问题”,关心续航的人数占比达到31.8%,里程焦虑依旧是推广电动汽车最大的障碍之一。根据调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既包括续航焦虑,也包括补能焦虑。
从近期车企发布的新款车型看,中高端车型已经普遍可以实现单车600km之上的续航里程,锂电池的性能提升使电车在续航能力上的焦虑得到缓解。因而,电动车补能速度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痛点。
图表 部分800V高压快充车型统计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年末,国内充电桩保有量约为859.6万台,同比增长30.6%。截至2023年年末,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2041万辆,充电桩保有量859.6万台,车桩比为2.37。
但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大部分电动车的充电倍率仍在1C-2C,充电时长相对较长。所谓2C充电是指电池在1/2个小时(30分钟)内充满;与之对应的4C充电即指在1/4个小时,也就是15分钟内充满。要实现4C快充本质上就要求提升充电的功率,其解决途径通常有两种,分别是增大充电电流以及提高充电电压。
根据国家推荐标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直流充电输出电流范围优先选择80A-250A。同时,受限于硅基IGBT功率器件的耐压能力,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电动车搭载400V电压平台。
因此,在400V电压平台下,电动车的峰值(充电电流为250A时)充电功率约为100KW,充电10分钟大约可以补充16.7kWh的电量,对应续航约100km。以600km的续航里程计算,在峰值情况下电池包充满仍需耗费1个小时。
由于电气系统设计的限制,电流在超过500A以后很难再继续提升。因此,想要继续突破200KW级快充的限制,更经济的解决方式就是提高电压。而从最近一段时间推出的新车型来看,800V电压平台正逐渐成为中高端车型的标配。例如,蔚来最近推出的ET9采用的是900V 高压架构,整车最高电压925V,充电峰值功率可达600kW,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510km;极氪007四驱版在800V架构下,最大输出功率可达到475kW,充电10分钟增加续航410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