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煤炭成为投资者的主要暖源。截至1月15日,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年内及2023年四季度初以来涨幅排在首位的都是煤炭行业,分别为4.85%和9.24%。
同期涨幅为正的行业分别有9个和2个。除了煤炭行业,2023年四季度初以来涨幅为正的只剩公用事业,2024年以来则包括交通运输、银行、公用事业、家用电器、纺织服饰等传统行业中股息率较高的行业。
2023年一度最为受宠的TMT行业则似乎成为弃儿。尤其2024年以来,计算机、电子、通信及传媒4个行业的申万一级指数涨幅分别为-10.87%、-10.11%、-8.47%、-5.96%,分别排在倒数第一、倒数第二、倒数第四及倒数第五位。
上述对比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反映在基金市场上。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1月15日,红利主题ETF(基金名称含“红利”二字,下称“红利ETF”)份额规模2024年以来增长了8.88%。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红利ETF份额规模增幅是171.25%,股票ETF则为55.24%,非红利股票ETF为50.47%。
不过,集体规模爆增的背后,则是红利ETF业绩的分化。成立时间超过1年的12只基金中,过去一年业绩居首的高达16.04%,末位则是-17.31%,首位差距超过33个百分点。成立时间超过3年的10只同类基金中,过去三年业绩居首的高达43.80%,末位则是-41.23%,首位差距超过85个百分点。其中原因何在?高股息或者说红利主题还能走多远?
规模1.7倍
目前市场上的红利ETF有21只,截至2023年年底,份额规模合计261亿份,资产净值合计4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25%和100.27%。这些ETF来自17家基金公司,跟踪的指数有14只。
份额规模上,华泰柏瑞排在首位,截至2023年年底,份额规模合计91.63亿份,市占率(所持份额占同类基金份额总规模)为35.07%。其次是景顺长城,尽管旗下仅有一只红利ETF,但其规模为39.83亿份,市占率为15.25%。易方达排在第三,旗下两只产品份额规模合计33.98亿份,市占率为13%。招商基金排在第四,份额规模31.38亿份,市占率为12.01%。
上述TOP4市占率合计75.33%,其余13家基金公司市占率合计24.67%。其中,市占率在5%-10%的仅有工银瑞信一家(6.29%)。
增量上,2023年红利ETF份额规模由年初96亿份增至年底的261亿份,增量为165亿份。其中,上述TOP4占到75.92%。
同期,成立了旗下首只红利ETF的基金公司有6家,分别是摩根资产管理、华宝、天弘、汇添富、华安及鹏扬基金,期末份额规模分别为9.83亿份、4.87亿份、2.34亿份、0.89亿份、4.13亿份及0.72亿份,分别贡献了同类基金年度增量的5.96%、2.95%、1.42%、0.54%、2.95%及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