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投放量增质升
作者 文颐
发表于 2024年1月
根据央行1月12日发布的2023年12月社融及金融统计数据,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9.5%,12月社融增量为1.94万亿元,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17万亿元。

1月12日,央行发布2023年社融金融数据。12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长9.5%(增速环比增长0.1个百分点);剔除政府债后的社融同比增长8.55%,环比基本持平。12月社融新增1.94万亿元,同比多增6342亿元;社融口径信贷新增1.1万亿元,同比少增3351亿元。截至12月末,M2同比增长9.7%,M1同比增长1.3%。

具体来看,政府债券发行支撑12月社融同比多增。12月社融新增1.94万亿元,同比多增6342亿元。从结构上看,同比多增的主要贡献来自政府债券。政府债券净融资9279亿元,同比多增6470亿元。1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1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3351亿元;信贷投放总量继续偏弱,实体融资需求仍未见明显恢复。从其他项目来看,企业债券净融资为-2625亿元,同比少减2262亿元;股票融资为3508亿元,同比少增935亿元;表外净融资为-1564亿元,同比少减145亿元。

信贷投放总量与往年同期水平相当,中长期贷款占比有所提高。从金融统计口径信贷增长情况来看,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7万亿元,在2022年年底政府债带动信贷投放的高基数下,同比少增2300亿元,但与往年同期水平基本相当;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超万亿元,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86%,结构有所改善。

分部门来看,居民端信心仍偏弱,按揭贷款持续低增。12月居民贷款新增2221亿元,处于历史同期较低水平。在2022年同期较低基数下,同比多增468亿元;较2019-2021年同期分别少增4238亿元、3414亿元、1495亿元,反映居民信贷需求恢复仍然较慢;其中,居民短贷新增759亿元,同比多增872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1462亿元,同比少增403亿元。

从地产销售数据来看,12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34.6%,同比降幅保持在年内高位。在楼市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居民消费和购房意愿处在低位。近期,租赁住房貸款支持计划、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等政策相继推出,聚焦“盘活存量”和“保交楼”,后续仍需进一步观察政策合力效果。

此外,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融资需求偏弱。企业贷款新增8916亿元,同比少增3721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8612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主要与2022年同期高基数,以及当前企业融资需求走弱,银行倾向于将基建项目储备到年初“开门红”投放有关。企业短贷减少635亿元,同比多减219亿元;票据融资1497亿元,同比多351亿元。

M1同比增速止跌,M1-M2剪刀差收窄。12月,M2增速为9.7%,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M1增速为1.3%,环比持平。M1增速止跌走平,M1-M2剪刀差录得-8.4%,环比收窄,但总体仍处在较低水平,反映资金活化效率,企业生产活跃度仍待改善。12月人民币存款新增868亿元,同比少增6374亿元。从分项看,居民存款新增1.98万亿元,同比少增9123亿元;企业存款新增3165亿元,同比多增2341亿元;财政存款减少9221亿元,同比少减1636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减少5326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在政策持续发力而经济回暖持续性仍待观察的当下,基于短期行业基本面分化、长期政策支持国有大行、区域发展助力中小银行的判断,布局大小两端的银行,即高股息稳健国有大行和高成长优质区域中小银行仍为稳健的投资策略。

政府债继续支撑社融增多

根据央行1月12日发布的2023年12月社融及金融统计数据,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9.5%,12月社融增量为1.94万亿元,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17万亿元。

社融存量增速升至9.5%,主要靠政府债扩容支撑。12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新增社融1.94万亿元,同比多增0.63万亿元。具体来看,人民币贷款(社融口径)新增1.11万亿元,同比少增0.34万亿元,政府债券新增0.93万亿元,同比多增0.65万亿元。政府债是支撑12月社融同比多增的主要分项,12月发改委下发的两批增发国债项目清单显示,1万亿元增发国债中大部分已落实至具体项目,可能是支撑政府债增长的主要来源。

贷款同比少增,居民短贷略有改善。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少增0.24万亿元。结构上,对公中长期贷款为主要拖累项,12月同比少增3498亿元。对公中长期已经连续六个月同比少增,反映经济修复中,企业融资意愿依然不足。此外,11月、12月对公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明显高于7-10月,或也受银行为年初“开门红”储备项目的影响。对公短贷同比多减219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403亿元,反映居民购房意愿仍有待恢复。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多增872亿元,可能是元旦假期旅游消费起到一定拉动效果。票据融资同比小幅多增351亿元,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不强,存在以票冲贷的可能性。

在高基数影响下,居民存款同比少增明显。截至12月末,M2余额同比增速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M1余额同比增速与上月持平。从2023年全年来看,12月M1增速仍处于较低水平,反映资金活化意愿仍有所不足。后续看,PSL重启或能对M1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存款端,12月人民币存款增加868亿元,同比少增6402亿元,存款的同比少增主要源自居民存款,12月居民存款同比少增9123亿元,或源于2022年年末理财“赎回潮”背景下,资金回转至居民存款形成了较高基数。

12月社融延续同比多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但从2023年全年来看,人民币贷款实现了同比多增,全年贷款投放不弱。增发万亿元国债加速落实,12月央行重启PSL投放3500亿元,背后反映了政策助力经济的积极态度,银行2024年年初信贷“开门红”可能超预期,利好板块估值修复。

12月存量社融增速为9.5%,已连续3个月实现回升。社融新增1.94萬亿元,略低于预期(预测新增2.06万亿元),实现同比多增6169亿元;其中,对实体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新增1.1万亿元,同比少增3485亿元。

从新增结构看,12月社融较11月边际变化不大。社融同比多增的主要支撑仍然在直接融资方面。在政策推动下,国债发行放量带动政府债融资额走高。年末贷款需求相对疲弱,信贷端对社融同比多增造成拖累。

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未见明显起色,是贷款同比少增的主要原因。12月企业贷款新增8916亿元,同比少增3721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单月增量为8612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根据华融证券的分析,主要原因如下:一是2023年中长期贷款靠前投放,临近年底项目储备有限。放在2023年全年维度看,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量是有数据以来最高的一年,同比多增量也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二是2022年同期基数较高,2022年12月企业中长期新增1.2万亿元,同比多增量创年内峰值。三是企业预期仍然有待修复,12月PMI在荣枯线以下徘徊,企业投融资需求或偏谨慎。

居民贷款在2022年低基数下继续小幅多增。

本文刊登于《证券市场周刊》2024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