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古钱币成为收藏中的一大热门。如何收藏古钱币?笔者专访了青年古钱币收藏家陈淳肖。
见到陈淳肖时,他正在家里制作古钱币的拓片。身穿运动衫的他看起来与其他年轻人无异,难以想象他在古钱币收藏领域已经摸爬滚打了十余年。他手中拿着一枚清太宗皇太极在继位之后铸造的 “天聪通宝”,经过刷水、拓包吸水、捶打上墨直到钱币每一个纹路和细节显现、以纸巾吸去多余水分等步骤……不到5分钟的工夫,天聪通宝的正反两面便跃然纸上:墨分五色,浓淡相宜,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这样的拓片我已经做了几千个。有时遇到特别喜欢的古钱但人家不愿出手,或者是价格不合适时,留张拓片也可以。”陈淳肖笑言。
陈淳肖与古钱币的结缘,是年少时一次偶然。中学时,他遇到了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古钱币商。“是段洪刚老师带我入的门,那时他经常带着我回家看东西,练眼睛。”
在首都博物馆库房做寒暑假义工整理文物的经历,也丰富了陈淳肖在钱币收藏上的经验,当时过他手的古钱币就有十余万枚之多。陈淳肖说:“对旧谱录上没有的、新发现的钱币进行评判,需要大量见实物。我因为见得多,所以比同龄人摸索得快。”凭借超前的认知,他年少时捡过不少“漏儿”,如今主要通过市场购买、拍卖会拍卖等入手喜欢的古钱币,他收藏的古钱币已接近两万枚。

古钱币的收藏充满了纵深感。细观每一枚古钱币,都凝结着一个时代最高超的铸造水平、防伪技术以及当时的金融理论。
在陈淳肖看来,文化的传承有三个维度不容忽视,即有形器物的传承、社会制度的传承和思想的传承。古钱币,这种上至王公贵胄,下至黎民百姓,都要使用的日常必需品融合了文化的传承三個维度,表现力十分丰富。
与古钱币“对话”
笔者随意打开陈淳肖的一本收藏册,满眼的古钱币,斑驳的锈色和上面仅有的几个文字,在门外汉的眼中它们都“长得差不多”,但陈淳肖能对每一枚上的文字、背后的地理及历史故事如数家珍。
“巴克特里亚的钱币很有意思”,陈淳肖不禁打开了话匣:公元前3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打到了巴克特里亚地区,希腊殖民者便在此地建立了一个政权。巴克特里亚王朝灭亡后,其所有的信息,包括文字语言全被毁掉了。人们今天要想弄清楚巴克特里亚的这段历史,存世的货币就成了重要的线索。可惜货币上的文字无法百分百地解读,这就成了中亚史上的一个大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