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有一位特殊的朋友。
1985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率玉米考察团访问美国艾奥瓦州,并到马斯卡廷考察当地农业和畜牧业。因此契机,首次访美的习近平在当地居民德沃切克家借住了两晚,借住的房间是他们家上大学的儿子盖瑞的。“我的父母印象最深的就是,习近平很好问,充滿好奇心。他想了解更多,问了很多问题,趁访问期间尽量了解更多信息,就形成了一次深入的文化交流。”盖瑞·德沃切克说。
2015年4月8日,已经成为中国国家主席的习近平邀请德沃切克一家共进晚宴。盖瑞·德沃切克终于见到了当年住在他房间的那位中国朋友。席间,盖瑞·德沃切克问了习近平一个问题:你在国家主席任期内想完成什么成就,想给历史留下什么?盖瑞·德沃切克记得习近平的回答非常精准:“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情非常重要,但与此同时,他也明白历史的分量。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中国的进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想把中国的进步再往前推动一小步。”
2013年,盖瑞·德沃切克搬到了中国定居,10多年间见证了中国发展的许多个“一小步”,看到这位谦逊的中国国家领导人正在做着很多“非常值得自豪”的事。盖瑞·德沃切克认为:“他是一位爱国者,他爱中国,爱这个国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这个国家。”
爱国的种子
“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谆谆教导。
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对于青年人来说,爱国无疑是最基本的素养。
爱国的种子,习近平在童年时就种下了。
在自述中,习近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的样子,母亲齐心带着他去买书。当时,母亲在中央党校工作,从中央党校到西苑的路上,有一家新华书店。习近平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他,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
书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岳飞传》,一套有很多本,里面有一本是《岳母刺字》;还有一个版本是专门讲精忠报国这个故事的。母亲都给习近平买了。买回来之后,母亲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
想象岳母刺字的画面,幼小的习近平对母亲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
母亲回复他:“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
“‘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习近平后来回忆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自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但对少年习近平来说,齐家、治国、平天下还很遥远。为了实现这些宏伟的目标,他意识到,当时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他对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
待1969年到陕北梁家河大队插队时,习近平就有了实践报国的机会。这一年,习近平不满16岁,与那些十八九岁、20多岁的知青比起来,要单薄瘦小得多,但他从未放弃读书和思考,并且从为人民办好事的具体实践做起,不断深化自己的报国之志。
陕北的风又硬又冷,虱子多,茅厕冻屁股。梁家河村民石春阳回忆,大家在地里劳动时把裤腿挽起来,就看到习近平的腿上到处是被虱子咬的红疙瘩。但习近平没过多久就适应了陕北农村的生活。两年后,大多数北京知青返城了,他却和大家几乎成了一家人。
习近平向村里人打听农村的情况,农活怎么干,庄稼怎么种,村里各方面情况他都问得很细。从挣6分,到挣7分、8分、9分、10分,习近平干活“非常下力气”,一天挣到的工分完全是一个农村壮劳力一天的工分。他还敢担当,能做事,对村里有很多规划和想法,打坝、修梯田、打井,增加粮食产量,把这些想法和社员交流。因为表现突出,1974年,习近平入党,很快当上了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
习近平后来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这篇文章中回忆道:“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常言说,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艰难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
岳母刺字的故事为习近平种下了爱国的种子,梁家河的知青岁月让这颗种子在黄土地上破土发芽。
“自找苦吃”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习近平始终是这样实践的。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先后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在正定工作了3年多。他后来深情地说:“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
在正定3年,习近平把一个几百平方公里、几十万人口的县治理得很有起色、井井有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