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爱国主义——无论是对壮美山河的喜好,还是对亿兆生民的关爱,抑或是对精神文化等的信仰,都是中华民族绵亘千年的密码、凤凰涅槃的动因和精神大厦的基石,也一直在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力量的凝聚、中国道路的选择、中国方案的探索和中国精神的升华。
一
深沉且悠久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是优秀文化赓续发展的主线。
爱国主义精神以历史为基,历史是中华民族深沉的信仰。爱国主义充分体现在高度的历史自尊、自省、自信。中原腹地的荥阳织机洞与逶迤五岭的青塘遗址,诉说着中华文明渊源有自;新疆阿尔泰山的通天洞与宁夏灵武的水洞沟,讲述着兼容并蓄、血脉相融;襄汾陶寺的宫城、陕北石峁的马面,云梦睡虎地的竹简、尼雅古遗址的护膊……六合同风,江河淮汉与天山南北同轨,九州共贯,雪域高原与万里海疆同心,终于千载岁月磨洗中锻成此赤县神州。
爱国主义精神以文化为魂,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标识。爱国主义集中反映在高度的文化自立、自信、自强。内蒙古兴隆洼遗址的玉玦、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的玉坠、良渚古城遗址的玉琮、西藏昌都卡若的陶罐……展开了中华文明在多元交融中繁盛的孕育轨迹。
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中华民族即便风雨如晦不免步履踉跄,终究斯文在兹依然弦歌不绝。“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政治理想,“民为贵,社稷次之”的民本倾向,“务在四时,守在仓廪”的经世致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变革意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文化品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气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责任担当……泱泱华夏的文明年轮,记载的是民胞物与的气魄、师法羲农的执着、贯穿周孔的追求。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物》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