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扎心”与“挠胳肢窝”之间
作者 许晓迪
发表于 2024年1月
董润年

2019年,一家公司的北京分部开年会,6名“90后”员工冒着被“开”的风险,献上一首《释放自我》。5分钟的节目,歌词句句高能,既有“打工人”的犀利吐槽,也有理想主义的温情自勉。视频登上微博热搜,人人传看。

编剧、导演董润年也看了这段表演,“最后感动得都流泪了”。那时,他正在筹备一部讲职场生活的喜剧,以年会为切口,高潮收束于一场表演。剧本已写了两年,但结尾的节目该如何呈现,一直不太有数。看完《释放自我》,他决心也要完成这样一首歌,“把讽刺提炼进去,把情绪发泄出来”。

这首《我的未来不是梦》+《打工人之歌》的串烧,最终成就了“元旦档”电影《年会不能停!》(以下简称《年会》)中的高燃一幕:“你是不是像我在裁员中忐忑,守着岗位加班加点地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每天背锅,也放不下五险一金的枷锁……请相信,你的未来不是梦,你的坚持都不会落空……”截至1月9日,电影票房5.8亿,豆瓣评分8.2,成为近5年最高分国产喜剧。

董润年跑了几站路演,听到最多的反馈是,“感觉电影在演我”。他松了一口气,觉得踏实了。在上海大光明影院,他偷偷溜进千人影厅,看着观众笑到鼓掌,甚至一些没埋伏笑点的地方也响了包袱,“内心的满足和快乐,是以前从没体会过的”。

从“工厂”到“大厂”

《年会》的创作开启于2017年。彼时,互联网大厂风头正盛,脱口秀行业初露峥嵘,各种吐槽老板、“阴阳”职场的段子风靡网络。

董润年想做一部这个时代的职场喜剧,为此做了很多采访调研,不同的工作场域形塑了迥异的职场人格,也映衬出一些共通的时代症候。“聊上十来分钟,不用主动询问,他们就开始自动吐槽,且吐槽的焦点高度重合。”董润年将之归纳为三点,“第一是加班,各行各业、体制内外,好像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永远在加班;第二是不公平,有人闷头辛苦做事,有人拍张照片,再一番汇报,捞走全部功劳;第三是对工作价值的迷茫,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事,要写四五份报告,每份还得不一样,我甚至怀疑好多‘互联网黑话’就是为了让报告看来更为‘高大上’而发明出来糊弄人的。”

剧本从2017年写到2022年,当年大众心中神秘高薪的互联网大厂,因残酷内卷与裁员风波,已不复往日传奇。社会环境与情绪的变迁,让故事不断推倒重来,8个版本后,有了现在的主角胡建林(大鹏 饰)。

胡建林出场于1998年众和标准件厂的年会,快节奏的镜头剪辑带出20年时间流转,代表着人情社会的老国营工厂蜕变为现代化运作的大集团,唯有兢兢业业的高级钳工胡师傅,还在《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怀旧金曲里原地踏步。

《年会不能停!》剧照,潘怡然(左)、胡建林(中)和马杰彩排年会表演。
《年会不能停!》中,大鹏饰演的高级钳工胡建林(左)误入大厂,白客饰演的人事经理马杰为保饭碗,四处周旋。

集团大裁员之际,胡建林阴差阳错被调入了总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HR),人人都看出他是个外行“草包”,却没人敢戳破这位疑似“上面有人”的“空降兵”。裹挟在“错调”事件中的人事经理马杰(白客 饰)为保饭碗,被迫为其隐瞒,四处周旋,借来外包员工潘怡然(庄达菲 饰)帮忙,在人人自危的“广进计划”——裁员行动代号,谐音“财源(裁员)广进”——中,开启了危机四伏的职场渡劫。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物》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