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的话
有一句歌词叫“家人不错,朋友不错,自己也不错”。那么,家有“老外”是什么感受?不仅有锅碗瓢盆的磕绊,还有文化背景的碰撞。朋友圈里的“老外”,更是常常自带喜感。呈现民之相知相亲,或始于“我的老外亲友”栏目。
再见到我的朋友马蒂,已经是7年后。和有些来澳门工作的葡萄牙年轻人一样,马蒂来了就不走了,落地生根,娶了一个中国老婆,颇有要成为中国通的架势。
我俩坐在茶餐厅点好港式冻奶茶,我忍不住八卦之心:“所以你后来辞职了,当了全职奶爸?”“辞了啊。”“真辞了,夏夏能同意?”“一开始当然不同意啊,哈哈。”我这么八卦是有原因的。7年前,也就是我上一次见到马蒂时,应该正是他春风得意之际:做着一份专业对口、薪水不错,还能解决澳门“户口”的工作;新婚燕尔,那心尖尖上的女朋友夏夏终于成了他的老婆;婚后不久,夏夏怀孕,马蒂晋升为准爸爸。
那时的马蒂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精神小伙儿。作为公司的业务骨干,他深得老板器重。他的顶头上司不久将退休,马蒂很可能“接班”,收入能增长五成。但作为一个准爸爸,他在高兴得转圈圈之余,下一步的计划竟然是辞职,这就离期待值比较远了,至少是离“中国标准”的期待值比较远。所以说,夏夏一开始肯定是不同意的。
但是夏夏不是那种一点火就炸的女孩,她没有朝马蒂吼:“这让我们全家喝西北风吗?”而是拉着马蒂开了一个家庭会议,目的是“为家庭添丁做好财务准备”——嗯,没毛病。她先是列出截至怀孕前的家庭常规支出,一项项清晰准确,这难不倒她,谁叫她是家庭大管家;又一项项列出孕期、产后养娃的可预见支出,这也难不倒她,谁叫她从怀孕初期就拿出了学霸的劲头开始研读各种母婴育儿资料。
夏夏虽是个文科生,但这场家庭会议生动地诠释了“数据会说话”。一笔筆账算下来,结果很明显,马蒂若不辞职,生娃后家庭现金流仍是正值;如果辞职,那就真是入不敷出了。夏夏不用说“我不同意你辞职”,她只是指着那个大大的负号,把问题抛给了马蒂:“我们怎么办呢?”
不过学霸的老公也不会轻易被别人的思维带着走。马蒂大手一挥:“负号就负号,咱们不是还有存款吗?存款不就是这时候用的吗?不然存它干吗?”哎?好像也没毛病。马蒂赶紧补充论据:在夏夏的账本上加上收入项,比如他辞职后打算做的一些“小零工”,被夏夏忽略的某项理财收入;压减支出项,修正某些没有那么高的金额;再加上澳门政府福利这记“强助攻”,各种名目的补贴七七八八算下来,那个负号之后的数字竟然缩水了不少,用存款应付完全不成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