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宝器,从两江总督府到大都会
作者 徐婉玲
发表于 2024年1月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故事不仅仅是过往的回声,它们仿佛成了时光的信使,横跨世纪,连接着迥异的文明和心灵。其中,西周青铜柉(音同凡)禁的存藏与流转,串联起晚清重臣端方和美国传教士福开森的故事。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陕西凤翔府宝鸡县戴家湾斗鸡台附近村民王奎在村北坡地取土时,发现了30余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一套完整的共14件祭祀青铜礼器,举世罕见。这套礼器由铜禁、鼎卣(音同有)一、鼎卣二、铜勺、鼎尊、父乙盉(音同和)、妣己觚(音同估)、子扫帚斝(音同甲)、父乙觯(音同至)、牺形爵、祖癸角、父甲觯、雷纹觯、亚形妣己觯和铜斗组成。西周是中国青铜文化和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在青铜器上出现了大量铭文,这些铭文记载着周朝重要的事件。因此,这套青铜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此套青铜礼器出土后,为当时湖北巡抚端方收藏。端方字午桥,号陶斋,满洲正白旗人,担任过两江总督与直隶总督等要职。在清末大臣之中,他思想开明,富有才干,锐意改革,推行新政。从政之余,还醉心金石书画,收藏颇丰,精品亦不少,最著名的,当数这套青铜礼器。

端方喜欢用当时最新的照相技术分享他的收藏。故宫博物院现藏一张1903年拍摄的照片,照片以“铜器全影”命名。画面中,端方与幕僚同好围合在铜器四周,青铜礼器陈设于桌案之上。端方居中,立于青铜礼器桌案之后;左侧端坐者为李葆恂、王闿运;右侧端坐者为黄绍箕、梁鼎芬。此外,端方还重金聘请技艺高超的拓工,制作了最具技术和艺术表现力的全角拓。这件拓片留存至今,拓片上器物繁多,纹饰繁复,器形准确,古意斑斓,堪称形神兼备。

端方作为一个身居高位的官员,内心深处隐藏着对于文化、艺术乃至世界的深切好奇。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他踏入了位于纽约中央公园边缘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个坐落于繁华都市的艺术殿堂,仿佛是时光的港湾,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物》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