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比“南方小土豆”想象的更精彩
作者 王仲昀
发表于 2024年1月

在冬天,北方城市的白天总是灰蒙蒙的。路面上的积雪消融化成水,过往车辆川流不息,行人路过,都会留下湿漉漉的印记。抬头往上看,供暖设备从屋顶排出的蒸汽,从城市各处飘向天空。但是一到晚上,一切都变了样。白天的灰蒙蒙不见了。饱和度极高的灯光,在夜幕之下铺满了城市建筑,仿佛另一个世界。

哈尔滨就是这样一座典型的北方城市。夜晚来临,城市的很多楼宇变成了金色,还有绿色与粉色形成强烈对比。阳明滩大桥在灯带的帮助下透着绿色光芒;白天充满历史感的中东铁路桥,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站在桥上向下看,结着冰的松花江,在冰雪嘉年华灯光秀的点缀下,已是一片广袤的蓝色。蓝色之中,又有一个颜色鲜艳的热气球缓缓升起。色盘轮番转换,整座城市套上了一层高级的滤镜。

比起灯光的多姿多彩,更让无数人感到神奇的是这个冬天以来,哈尔滨在旅游市场上收获的前所未有的流量。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大数据测算,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狂揽旅游收入59.14亿元。这个数字,大于2022年哈尔滨GDP的1%。

2024年元旦假期,“北国冰城”哈尔滨凭借冰雪游等话题意外“火出圈”。

哈尔滨由此成为全网公认的2024年第一个“网红城市”。冰天雪地之中,一边是最低气温时常逼近零下30摄氏度,另一边是游客争先恐后的热情,二者在哈尔滨这座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更造就了互联网上最新的奇观。

当“南方小土豆”扎堆涌入祖国最北端的省会城市,全网都在讨论:哈尔滨凭什么接得住这一波“泼天富贵”?1月上旬,《新民周刊》记者前往哈尔滨实地探访,试图追寻更多答案。

低温冰冻,不灭热情

1月的哈尔滨,气温经常在零下20摄氏度上下。但那些站在室外,在热门景点排队的“南方小土豆”,似乎异常抗冻。

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狂揽旅游收入近60亿元。中央大街上的马迭尔冰棍,元旦3天就卖出去10万支。假期过后,哈尔滨热度仍在走高,其一举一动都能获得舆论关注。1月4日当晚,关于哈尔滨的热搜有8个在榜。从索菲亚大教堂上高挂的圆月,到松花江上升起的缤纷热气球;从现身城市街头的鄂伦春人与驯鹿,到背着书包满地溜达的“淘学企鹅”;从切片的冻梨“刺身”,到甜口豆腐脑,互联网上有关哈尔滨的热门讨论,不断勾起外界对于这座城市的好奇。

如果说数据和热搜还停留在想象层面,那么当《新民周刊》记者来到哈尔滨,有关游客数量的一切描述都逐步变得真实。

在最热门的景点——冰雪大世界,想要玩上最热门的几个免费项目,哪怕当天是工作日,记者发现这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社交媒体上被游客视作“哈尔滨必看”的“哈冰秀”,每一场开放600个观演名额,会有各国演员穿着华美的服饰在冰上进行表演。下午4点半,秀场外已经排起了长队。起初记者以为排队的游客是在排晚上6点那一场表演,直到景区的喇叭里传来提示:游客朋友们,6点场次已满。原来为看上当晚8点的“哈冰秀”,这些游客提前两个半小时便排起了队。

十几分钟后,晚上8点的场次也已经满员,此时还没到下午5点。记者随后走到摩天轮项目,看到排队的队伍也不短。当时现场工作人员称,要排一个多小时才能玩到。

至于冰雪大世界最热门的项目——大滑梯,排队时间更久。公开资料介绍,本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大滑梯升级,最长的滑道长达521米,滑道由8条增加到14条。即便如此,记者在现场看到,排队的队伍从高高的城墙上几经转折,一直排到了地面上。有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这会儿开始排,至少要两个小时。

南方来的游客不仅挤满了冰雪大世界的队伍,也卷到了哈尔滨其他景区。距离冰雪大世界不远处的极地公园,很多人早早地排队,只为看一眼新晋网红“淘学企鹅”。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下午1点半,极地公园会有一次“淘学企鹅”冰雪巡游。几只巴布亚企鹅在工作人員带领下,摇摇晃晃地走到冰池中央,与四周的游客互动。其中领头的那只小企鹅,背着特制书包,便是网红“淘学企鹅”。正如极地公园工作人员所介绍,“大伙儿上别的地方,只能隔着玻璃看一眼企鹅。只有在我们这儿,你有机会实现和企鹅零距离接触”。

由于“淘学企鹅”表演每天只有一次,不少游客为了更好地观赏,提前半小时甚至更早就站在了极地公园的冰池边。下午1点刚过,冰池周围里三层外三层站满了人。或许担心南方来的游客站在冰面上等待并不轻松,极地馆安排了东北传统艺能“二人转”以及歌舞表演,帮助游客消解等待的时光。

同样挤满游客的还有哈尔滨红专街早市。有人说,到东北旅行却没见识过早市,基本算白来。早市,被视为东北地区烟火气的聚集地,以令人发指的低物价让每一个来逛过的人深深地记住了它。热腾腾的油锅,果香四溢的香瓜儿,塑料棚子里冒着热气的羊汤,大喇叭里无限循环的魔性吆喝……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上最接地气、最炽热的符号。

2023年12月,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自开园以来,几乎每天入园游客的数量都达到接待能力的上限。

起初哈尔滨本地的受访者告诉记者,冬季的红专街早市通常在清晨5点出摊,早上9点前便收摊。但是,眼下巨大的流量打破了这一维持多年的常规。早上9点,早市完全看不到收摊的迹象。顺着排队人群望去,一眼就能找到最火的“尹胖子”油炸糕。

油炸糕一口咬下去,宛如“热量炸弹”在口中散开。一个奇特的现象是,尽管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水稻产区,但在早市,面食却占据了绝对优势。这自然和东北土地上的“闯关东”历史有关,而东北寒冷的天气和丰饶的物产,使得这些源自山东的面食传统,在当地演化出热量更高也就是更甜的形态。天寒地冻,人们总是需要更多的碳水和甜度。

“南方人笑话”

这个冬天,如此多的“南方小土豆”涌入哈尔滨,带火了旅游市场,也闹出了不少属于南方人的笑话。

在采访中,多位哈尔滨市民向记者表示,自己从未去过冰雪大世界,或者仅有的游玩经历也是陪同外地朋友共同前往。

本文刊登于《新民周刊》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