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冰雪拉动“热”经济
作者 陈冰
发表于 2024年1月

这个冬天,哈尔滨彻底火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加上有求必应的独特创意,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其实,哈尔滨只是一个代表,从北到南,冰雪消费都在升温。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资源的利用资源,没有资源的创造资源,用冰雪“冷资源”打造出一系列“冰雪+”新产品、新玩法,让寒冷的冬日尽显“热经济”的火热景象。

白雪变白银,各地都用了哪些妙招?

绞尽脑汁翻花样

毫无疑问,哈尔滨开启了今年的冰雪盛宴。不仅冰雪景点火了,还带火了很多网络爆款:摆盘的冻梨、可爱的逃学企鹅、大雪人、澡堂、交响乐……游客们在哈尔滨的体验感爆棚。这背后,体现了当地政府的许多巧思。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晶说,哈尔滨为此做了一年的准备,邀请了文旅的头部博主,策划了很多高流量的IP。“看视频底下的评论,游客需要什么我们就上什么,说在索菲亚大教堂旅拍的時候,如果有个月亮就更好了,我们就弄了一个大大的人工月亮;有游客说哈尔滨天太冷了,我们就造了很多小暖房子;想吃我们的冻梨,不知道怎么吃,我们就特意弄出了冻梨摆盘。”

不过,能开启一场如此盛大的冰雪狂欢盛宴,仅靠政府发力显然是不够的。为了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让自己的家乡不辜负这些热爱它的游客,哈尔滨市民们也是拼了。他们熬姜茶在街头送给游客、自发组织车队免费接送游客、号召本地人不跟游客抢澡堂和早市……

黑龙江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洪新说:“真诚是我们城市的主基调,这种真诚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还记得网友们的调侃,‘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这座城市以独特的方式宠爱着每一位游客。”

当然,不只是哈尔滨,冰雪产业的市场潜力是如此巨大——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于1月5日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2—2023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的人均消费为1119元,是202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均消费806.32元的1.39倍。在政策红利、需求释放和产品创新等因素激励下,全国冰雪旅游市场有望迎来大幅度反弹,预计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实现25%—30%的增长率,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首次超过4亿人次,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5500亿元。

许多地方也都瞄准了这个拉动经济的增长点,绞尽脑汁在冰雪上玩出各种花样:运动赛事、主题酒店、个性旅拍、娱乐演出……可谓奇招迭出。

在湖北五峰国际滑雪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大众滑雪公开赛吸引了2000多人参加。用举办专业冰雪赛事来吸引客流,是湖北五峰推动消费的一个新招儿。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比赛通常设置专业组和体验组两种组别,这样既保持了专业性,又给普通爱好者以体验的机会。除了举办赛事,滑雪场还设置了雪地摩托、雪地转转、雪橇等许多游乐项目,让不同的人群都能乐在其中。现在,有不少人每到雪季都会来这里参赛或者度假,小山城的旅游也热了起来。

游客们排着长队来玩,这在以前的五峰是不可想象的。五峰的山区海拔2000多米,每年有将近100天的雪季,雪景秀美独特。但早些年,因为交通不便,一到冬天就大雪封山,几乎无人进出,更谈不上发展冰雪项目。

近些年,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当地打通了山里的道路。尤其随着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并给予一系列政策支持,五峰也抓住机遇,从2017年开始建设滑雪场。不过,要在这样的高原山岭上建一座专业级的滑雪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当时,从山上便道到项目还有3公里没通路,而且山高弯急坡陡,施工相当困难。当地政府调动各种资源,组织专业队伍,攻克难关,终于打通了最后3公里。2018年12月,滑雪场建成投入运营。因为华中地区的大型专业滑雪场为数不多,因此,从一开业就吸引了大量客流。

5年多来,30万游客奔“雪”而来,五峰国际滑雪场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带动周边村民数百人就业,人均每年增收3万多元。

本文刊登于《新民周刊》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