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岁的汪梅先先生尽管行动不便,但思维清晰。谈到她工作数十年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汪梅先先生一字一句地说:“新华医院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综合性医院。”
汪梅先先生曾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小儿内科学教研室主任,于上世纪70年代创建新华医院儿神经内科专业。
1958年,上海新华医院建立,服务上海东北区域的民众。来自上海各家著名医院的专家们,为这家全新的医院谋划和奋斗。新华医院早在筹建的时候,就被确定为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所在地。
汪梅先先生是当年怀揣事业热情、投身新华医院的医学专家之一。最初,她的专业是成人神经内科。随着到新华医院寻求救治的儿童神经疾病患者越来越多,新华医院决定开设儿童神经内科专业,此时,汪先生主动承担起创立新学科的任务,开始了她创建专业学科和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终身事业。

业界常常提起的“北左南汪”,“左”指的是我国小儿神经学科的创始人左启华教授,“汪”就是培养了大批小儿神经学人才的汪梅先先生。在汪先生努力下,新华医院不仅在小儿神经疾病的诊治上开拓创新,还成为了小儿神经学医学人才的摇篮。

汪梅先先生在50多年前种下的小儿神经专业树苗,如今枝繁叶茂。
开创小儿神经专业
“3岁幼儿,脑梗……”新华医院儿神经内科副主任何大可接到一个电话,匆匆赶去处理。
由于检查设备和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如今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炎、热性惊厥等,在诊断和治疗上已经不存在太大的难度;像自身免疫性脑炎等相对疑难的疾病通过合理的治疗,也可以获得可以预测的效果。今天的新华医院儿神经内科每年接诊患儿近7万人次,出院患儿2000多人,有一半的患儿是从外地赶来寻求帮助,新华医院儿神经内科是这些患儿家庭的希望。
而这一切的开端,要从汪梅先先生说起。
汪梅先1925年出生于一户殷实的家庭,和当时上海类似家庭里性格独立的女孩子一样,汪梅先报考了震旦大学,学习医学,将“成为一名医生”作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从一些细节中可以推断,学生时代的汪梅先一定是一位优雅的“汪小姐”,她会弹钢琴,温文尔雅。一张工作以后穿白大褂的早期照片里,汪梅先烫着精致的发型,白大褂内露出深色的中式立领,用今天年轻人们常用的描述,可以说是“高冷风”。
1949年,汪梅先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参加工作。
已经退休的新华医院儿神经内科专家张建明医生,向记者回顾了她眼中的汪梅先先生。
张建明医生1978年考入大学,当时学习用的儿神经学教材就是由汪梅先先生主编的。汪梅先先生在儿童神经学领域已经享有全国性的声誉,是学术界的权威专家。张建明毕业后分配到新华医院工作,与汪梅先先生共事数十年,汪先生退休后依然坚持查房,工作到80岁左右才真正休息。
上世纪70年代,汪梅先先生创建了新华医院小儿神经专业,这是全国最早的小儿神经专业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