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传家辣白菜
久居京华的白石老人爱画白菜,所题四字“清白人家”,代表了他的价值取向。在江浙一带,白菜多用于煮汤,上海人爱吃黄芽菜烂糊肉丝,三鲜砂锅里也用它垫底。用白菜腌制的辣白菜,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担当了一个尴尬的角色,当时无论婚丧嫁娶,在筵席上担当先头部队的就是一个什锦拼盆,各色冷菜堆得小山样高,有熏鱼、白肚、皮蛋、五香牛肉、油爆虾、素鸭、叉烧、红肠等等,山尖上再盖一小撮太仓肉松,看上去相当热闹。服务员刚往桌子中央一搁,十几双筷子就雨点般落下,一眨眼秋风扫落叶,光盘了。
年轻朋友千万别笑啊,那时候的上海人,包括大江南北的所有劳动人民,还没有从物资匮乏的阴影下走出来,肚子里油水少,逮着一次机会可以放开来猛吃猛喝,别说一座小山,三座大山也照样给你荡平。
什锦拼盆以辣白菜为核心内容,先做成一座小山包,然后将鱼啊肉啊贴上去,客人没吃几筷,辣白菜就浮出水面了。这玩意儿味道冲,一不小心就叫你咳嗽打喷嚏热泪盈眶,親爱的,悠着点!在物质短缺的那个年代,辣白菜为上海人保持体面的吃相起到了积极作用。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新民周刊》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