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是个语言天才

我的外婆生于1928年,没有上过学,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奇怪的是,她却有着不输语言大师的语言天赋。
词语
印象中外婆老当益壮,经常从两公里外的村里步行上街赶集。来街上的第一站当然是我家的小超市。如果是雨天,她就把那把橙色大伞一收,抖抖上面的残雨,对我说:“红,你把撑花儿拿到屋头去。”
她不说伞,说“撑花儿”,我听着很稀奇,便兴致勃勃地把伞接过来。这时外婆顺势把藏在伞后的包裹一并塞到我手上。我立刻明白了伞和“撑花儿”的区别,便快乐地叫道:“哈哈,撑花儿结果啦!”
妈妈就笑:“妈,我们屋里那么多吃的,你又给这个好吃狗儿买啥子嘛,她越吃越好吃!”
外婆的反驳就一句:“你叫她莫不得!”
我在学校没学过“莫不得”这个词,但我总能喜滋滋地理解它:那一定是比“没关系”“让她吃”更高级、更能体现偏爱的词语。
比喻
去集市把要买的东西买齐后,外婆就会坐在超市门口帮我们看店。对面也是一家超市,跟我家是竞争关系。外婆在招呼顾客之余总要朝对面瞟几眼。
有一次,她看到對面生意不好,就高兴地对我说:“你看对面那个大姐,坐到那里动都不动,像尊菩萨一样。”听了她的话,我脑子里那纹丝不动的菩萨和对面一动不动的店家瞬间重合,于是,我们俩齐齐笑出声来。
由于小超市投入成本不高,因此几年内小镇上的新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视野》2024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