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有媒体披露,宁德时代对应届毕业生入职提出了要签“竞业协议”的要求,不签就不给入职。不过宁德时代对此事并没有做出回应。而有法律界人士称,该协议只对特定岗位人员生效,而对其他人员可以认定无效,企业应该支付竞业禁止补偿金。
“不签不给入职”
近日,一名拿到宁德时代入职通知书的应届毕业生向媒体称,“应届生到宁德时代入职,需要签竞业协议,不签不给入职。”
根据该应届毕业生展示的一份长达13页的竞业协议中,宁德时代列出了50家竞业限制企业的名单,其中不乏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以及威马、理想、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公司,也包括如亿纬锂能、中航锂电这样的动力电池企业。
对此,有知情人士透露,这已经是去年的版本,今年清单中的企业更增至100家,并且范围不限于该单。同时,该竞业协议中还指出,违约金为离职前12个月税前总收入的5倍或100万元,两者取金额高者。这也意味着,只要从宁德时代离职,因为竞业限制被索赔的话,或将要赔偿100万元。
南都湾财社记者就此事向宁德时代公关部进行核实确认,但截至发稿前,对方并没有做出回应。
据宁德时代某内部员工透露,在入职现在的企业前,他曾经先后在两个前东家处签订过这种竞业协议。“这种竞业限制协议在科技型公司很常见,一般是在员工离职时才签订。但我在入职宁德时代时没有签订过,也没有见过这份协议的具体内容。”
该名员工指出,这次应届毕业生向媒体爆出需要在入职前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也有可能是企业定向培养的人才类型。如果违反竞业协议,员工要被宁德时代索赔百万元以上,这个金额看上去的确让人惊讶,但实际上触发该处罚条例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企业必须完成了补偿金额的发放才生效,否则就属于企业违约,员工无需承担该协议的违约责任。而且,作为企业方,只有部分重要岗位的员工才会签这种竞业协议。
而一名今年5月份从宁德时代离职的销售部门人员,对于“竞业限制协议”一事,以自己和企业之间有保密协议为由,不愿透露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