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起纠纷案,将已经淡出资本市场视野的前上市公司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股票代码:002618,以下简称“丹邦科技”)拉回到台前。
近日,深圳市民毛女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报料称,丹邦科技前董事长刘某、该司高层谢先生涉嫌“一房多租”,在其已支付租金加借款合计2500万元后,到期不归还借款、不交楼,而拉她合伙的同行顾先生或也牵扯其中。“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毛女士认为。
2022年11月,毛女士已将当事人刘某、谢先生及丹邦科技告上法庭。今年3月,又同时以合同诈骗为名向公安机关报警。截至目前,毛女士尚未收楼,也没有收到退款。
12月18日,南都湾财社记者相继采访了丹邦科技高层谢先生以及毛女士同行顾先生,试图从多方视角揭开事件真相。
报料人:付2500万租两栋楼,到期不交楼不还款,怀疑遭遇诈骗
2021年前后,深圳市的包租生意一片红火。同年12月初,毛女士认识的一个公寓承包商顾先生找到她,询问是否愿意合伙承包上市公司丹邦科技的两栋楼。
据她回忆,“顾先生称他的一个老乡是中介,认识丹邦科技董事长刘某,这笔生意听起来很靠谱。”加之上述两栋楼位于深圳市松坪山生活区,地理位置不错,综合考虑后,毛女士便和顾先生一同前往丹邦科技,和该司董事长刘某等谈价格。“正常包租价年租金在450万左右。我们只谈了一两次,他们说2000万算五年房租,我还价‘算6年’,他们很爽快答应。”如此,该成交价比正常价位低了近三成,如果对外出租,毛女士粗略估计年营收可以达到500万左右。
付低租金的前提是,丹邦科技要求其一次性付清6年租金2000万元,还要借款500万予丹邦科技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只是这些条件在低租金、高回报,还有上市公司背书面前不值一提。2021年12月17日,毛女士与顾先生商量决定,用顾先生旗下国鑫业公司(化名)的名义与丹邦科技签订了租期10年的《房屋租赁合同》,以及《借款合同》。
但毛女士称,她和顾先生未落实相关合作协议,签了合约后顾先生便失联,定金迟迟未支付。直至2022年1月20日,毛女士担心合约失效,才向丹邦科技公司高层谢先生支付了100万元定金,以及400万元预付租金。
毛女士称,自己一付钱,顾先生就又出现了。“去之前,我跟老顾约定的是一方投资一半,股权也各占50%。但是付款后,老顾就变卦,要求占股60%。”最终,双方没有达成一致。
次日,毛女士以与朋友合资的中正荣公司(化名)名义,与丹邦科技重新签订《房屋租赁合同》,上面标明与国鑫业公司的合同失效;同时签署一份新《借款合同》,约定借款期限三个月。
为何款项“走谢先生账户”?在1月21日丹邦科技向中正荣公司出具的两份《委托付款书》中可以看到,理由是“公司账户长期被法院冻结无法支付货款,为保证公司经营及资金流动性”。
顾先生退出,合作仍继续推进。毛女士称,自己陆续向谢先生转了1600万元,但碰上当年2月的疫情,资金周转不灵。“害怕违约,于是又签了一个补充协议。”据《补充协议》显示,毛女士的付款时间顺延至4月26日,相应地,丹邦科技交楼时间也从4月底顺延至6月底。后来,毛女士从朋友那融得900万元,顺利付清了尾款,于4月26日拿到了丹邦科技开具的《收条》。
“正常包租价年租金在450万左右。我们只谈了一两次,他们说2000万算五年房租,我还价‘算6年’,他们很爽快答应。”
然而该年5月,毛女士发现,她租下的两栋楼正在经历大规模装修。5月底,丹邦科技宣告即将退市。6月,时任董事长刘某被罢免。而本该于6月30日交付的两栋楼,租户未搬离,其内部正照常装修,照常放租,无法交房。
不仅如此,她还发现之前的《借款合同》中,丹邦科技曾以两套住宅作为担保,但她在深圳市房地产信息系统查询了解到,这两套住宅在2021年4月就处于抵押状态,于2022年2月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查封。
此外,毛女士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丹邦科技在和她签约时与原租客的合约处于存续状态,并于2022年又与原租客续签了10年合同。如此,毛女士认定丹邦科技“一房多租”,自己遇到了诈骗。
在与湾财社记者的谈话中,毛女士不止一次懊悔没能留意到当初签约的种种细节。她还指出,顾先生临时变卦提出无理要求,且退出后他作为牵线人却没要过一分钱佣金,令她怀疑顾先生目的就是引她入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