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现代战争来说,若没有武器装备技术的突破性发展,要想最终达成作战目的,大多数时候还得依靠步兵。因为直到现在,人类主要的居住、聚集场所还是在陆地城市。在这样建筑林立且电磁环境复杂的情形下,武器装备的精确打击效果难以实现,战场多变的局势依然需要依靠人工进行研判分析。无论是20世纪末的车臣战争,还是2020年的纳卡冲突,即便空中轰炸或无人机侦察打击再引人注目,最终双方依然是在地面进行决战。而在地面作战中,步兵分队的作战能力是影响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作为世界上军事水平较高的军队,美军的步兵连在不同架构下有不同的编制。“步兵连”作为“营”以下分队的中间层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环境受限的情况下,分队级作战任务一般由轻型步兵连来执行。那么,美军轻型步兵连在执行任务时用到了哪些火力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美军轻型步兵连的编制装备。美军一个满编的步兵连有130余人,其中编有连部作为其指挥决策的“大脑”,有3个步兵排作为其执行任务的主要作战力量,有1个迫击炮排作为其重要的火力打击力量。除此之外,全连还有突击步枪、机枪、榴弹发射器、反坦克导弹、迫击炮和无人机等武器装备,具备突击、反装甲和一定的火力压制能力。
火力组使用的“枪中元老”——步枪
若在城市的建筑物内部或丛林中草高林密的地方作战,作战双方经常会在短距离内遭遇。此时,步兵连主要由各步兵排中的步枪手发挥作战能力。
步枪是步兵的基本装备,该装备使用时间早,使用量大,称得上是“枪中元老”。步枪一开始只能进行单发射击,但后来各国军队发现,在实际作战中,连发射击对于近战、巷战、遭遇战等情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步兵使用两支M1式伽兰德半自动步枪就能压制日军一个班,因为当时日军的步枪在每次射击后都需要用手拉动枪栓,而美军的伽兰德半自动步枪能够实现半自动射击,只需要扣动扳机就能够连续发射子弹,这大大提高了战斗中的火力密度。

众所周知,枪支的口径越大,威力越大;瞄准基线越长,打得越准。那是不是步枪口径越大越好,枪身越长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步枪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战火淬炼的过程,其口径的大小、枪身的长短都是经过实战检验,由各国军队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突击步枪是步枪中的主要枪种,质量较轻,长度较短,火力猛烈。当前美军步兵连的步枪手使用的M4突击步枪,口径为5.56毫米,有效射程达600米,理论射速有700~1000发/分,既可以单发也可以连发,由20发或30发容弹量的弹匣进行供弹,区分有SS109式和M193式。两种枪弹的规格虽然都为5.56×45毫米,但初速度却略有不同,SS109式枪弹的初速度为906米/秒,M193式枪弹的初速度为921米/秒。
但实际上,美军的步枪和步枪弹的发展也并不是一直走在前列的。在20世纪与越南的战争中,美国由于枪的口径和弹药质量的问题吃了不少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