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满浪漫和神秘色彩的中国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曾吸引无数影迷前往福建土楼。影片中结构精致、风格独特的土楼,令人印象深刻。女主人公“椿”的居所,外形为重心圆,复刻了现实中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承启楼的样貌;好友“湫”的家,则外形方正,出自永定的世泽楼,二者合起来寓意为“天圆地方”。
福建土楼的建造史长达千年,现存最古老的土楼是龙岩市永定区湖雷乡的馥馨楼,它始建于唐代大历四年(769 年)。经过历代营建,上千座或圆或方或椭圆或弧形的土楼,如今依旧静静地坐落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平和与华安等地的山村间。
2008 年7 月6 日,福建土楼在第32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专家们认为:它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与许多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遗址不同,福建土楼至今依然有人居住,将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蕴藉在客家人平实的日常生活中,是世界遗产中少见的“活”标本。

屹立于山水风雨中
福建土楼多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如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由1 座方土楼、3 座圆土楼和1 座椭圆楼构成,整体布局酷似“奥运五环”点缀在青山梯田间,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土楼群”。在永定区湖坑镇有个500 余户的小山村,群山环抱,洪川溪穿村而过,30 多座土楼散落于溪水两岸。举目远望,青山隐隐,碧水迢迢,加上农田、水车和座座土楼,构成一幅世外桃源般的景象。
土楼选址多依山傍水。依山而立,可以形成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土楼背后除了有山岭护卫,还要确保林木繁茂,从而能蓄积雨水,避免水土流失或山洪侵害。土楼周围河溪环绕,既可以解决农业灌溉用水,也提供了充足的生活饮用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十分重视对“风水林”的保护,在福建永定民间就有句俗语:“若要穷,砍后龙;若要了,破水口”,体现了“风水林”对当地人的重要性。土楼地基高度与河溪水位线要高差适宜。土楼地基退后并高于周边河溪水位,可以避免被水淹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