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臟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是指由于慢性肺疾病、肺血管病变等原因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心脏病。常见症状包括活动后气促、乏力、咳嗽、咳痰、心悸等。在我国,肺源性心脏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肺病会影响到心脏,主要是因为肺部疾病会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发心脏负荷增加、心功能不全。肺病影响到心脏具体原因有如下3点。
1.缺氧肺病会导致氧气吸人减少,从而使人体各个器官缺氧。为了补充血氧量,心脏会加大工作力度,将更多血液送往全身,防止组织缺氧,从而导致右心的工作量增加。
2.血液黏稠度增加缺氧会引起血液中细胞增多,从而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阻力增大。这会使心脏更加费力地工作,进一步增加右心的工作量。
3.肺血管病变一些肺部病变(如慢支炎、肺气肿)会影响肺血管,特别是肺血管病变(如肺血管炎、肺动脉栓塞)会增加血管阻力。血管阻力增加会使右心工作量增大。
综上所述,肺病会增加心脏的工作量和负担。为缓解这种情况,患者应积极治疗肺病,改善呼吸功能,降低心脏的负荷。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饮食调理,也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
肺源性心脏病的分类
肺源性心脏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可分为代偿性和失代偿性。其根据病因和病程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肺源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肺部气体交换障碍,从而引发心脏负荷增加,右心功能不全。
2.间质性肺疾病所致肺源性心脏病如特发性肺纤维化、肺泡蛋白沉着症等,这些疾病导致肺功能受损,心脏负荷增加,引发肺源性心脏病。
3.肺泡通气不足所致肺源性心脏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中毒等,这些情况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发心脏病变。
4.肺血栓性疾病所致肺源性心脏病如肺栓塞、肺血栓性肺动脉高压等,这些疾病导致肺动脉狭窄,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负荷加重,最终导致右心功能不全。
5.胸腔占位性病变所致肺源性心脏病如肺癌、胸腺瘤等,这些疾病侵犯肺部组织,影响肺功能,从而引发肺源性心脏病。
6.其他原因所致肺源性心脏病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这些疾病可导致心肺功能不全,进而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
需要注意的是,肺源性心脏病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不同类型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在实际临床诊断中,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医生会综合判断患者是哪种类型的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方案因病因和病程而异,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呼吸治疗、氧疗、康复训练等。肺心病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肺切除术、肺动脉狭窄扩张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