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作者 王雅琴
发表于 2024年1月

什么是急性肺心病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急性肺心病,主要是来自周围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脱落,进入肺循环,引起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广泛栓塞,并伴发广泛肺小动脉痉挛,使肺循环受阻,肺动脉压急剧增加,超越右心所能负荷的范围,从而引起右心室急性扩张和急性右心衰竭。

病因病机

引起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是肺动脉压的急性升高,当右心室无法适应肺动脉压升高时,会出现右心室扩张失代偿并不伴有右室壁肥厚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表现,常见病因包括肺动脉栓塞(PE)和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其中肺动脉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肺血栓栓塞症是肺动脉栓塞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导致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最主要原因,通常所称的肺动脉栓塞即指肺血栓栓塞症。当肺动脉突然发生栓塞,肺动脉压力就会显著升高,而在人体结构上,肺动脉是与心脏的右心室连在一起的,这种压力的增高使得右心室在做收缩运动时不堪重负,特别是这种突然且急剧的升高,使得心脏猝不及防,右心室就“罢工”了,从而发生急性扩张甚至右心衰竭,形成了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血栓栓塞症是由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栓子可来自以下这些部位。①右心房[如有心力衰竭和(或)心房颤动时]、右心室(如心肌梗死波及右心室心内膜下引起附壁血栓时)、肺动脉瓣或三尖瓣(如发生心内膜炎时);②周围静脉,绝大多数见于下肢和盆腔深静脉。在我国,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曲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常见栓塞部位及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见图1)。

临床表现

症状急性肺源性心脏病起病急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肺和肺循环症状,典型者出现呼吸困难、咯血、胸痛;二是右心衰竭的表现,包括心率增快、心界扩大、水肿等。重者有烦躁不安、出冷汗、神志障碍、晕厥、发绀、休克等。可迅速死亡,亦可表现为猝死。

本文刊登于《家庭医学》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