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慢性支气管一肺疾病、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40岁以上发病多见,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好发于冬春季。本病发展缓慢,可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心悸、食欲下降、腹胀等症状。此病常反复急性加重,多预后不良。因而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外,也不能忽视对其的护理。
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神志清楚的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体弱、长期患病者应每2~3小时帮助翻身一次,更换体位、拍背排痰,神志不清者予以吸痰。需无菌操作,抽吸压力要适当,动作轻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加重缺氧。通气障碍是肺心病加重的主要因素。所以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咳不出会加重呼吸道阻塞。多饮水、热蒸汽或雾化吸人有利于湿润呼吸道,稀释稠痰;多活动、有意识咳嗽等均有利于痰液排出。平时可以帮助患者采取正确姿势,以利于气体的交换和节省能量。站立时,背靠墙,使膈肌和胸廓松弛,全身放松;坐位时凳高适宜,两足平放在地,身体稍前倾,两手放在双腿上或趴在小桌上,桌上放软枕,使患者胸椎与腰椎尽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卧位时抬高床头20~30度,稍抬高床尾10度,使下肢关节轻度屈曲。心肺功能失代偿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可选择舒适的坐位或半坐位(床头抬高30~50度),减轻心脏负荷,有利于心脏功能恢复、缓解症状。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加重病情
上呼吸道感染是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使肺心病复发或加重。因此,肺心病患者应严防上呼吸道感染。平时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常,早睡早起,注意保暖,增強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冷空气刺激,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流感季节避免去公共场所,以免引起感冒而加重病情。病从脚起,肺心病患者脚的保暖也很重要,不可忽视。冬季特别要注意脚的保暖,睡前用热水洗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