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并发症与鉴别诊断
作者 高桐 周博达
发表于 2024年1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我国民众的一种常见病,多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等,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一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导致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以肺血管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本病发展缓慢,病程长达十数年或数十年。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根据典型的慢性阻塞性肺史或肺气肿病史,存在活动后呼吸困难、乏力、劳动耐力下降、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征象,如超声心动图有肺动脉增宽和右心增大、肥厚的征象,即可诊断本病。但右心改变并非肺心病所独有,需要鉴别其他疾病所致的心脏病变。

慢性肺心病与冠心病均多见于老年人,而且常有两病共存的現象。肺心病与冠心病并存时,症状互相掩盖,往往使病情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而且ST-T的心电图变化在两病中均可发生,因而增加了冠心病诊断的困难性,需要仔细进行鉴别。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细胞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常常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典型的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性疼痛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有特异性心肌缺血表现;如果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患者常会有濒死感,检查发现有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升高。冠心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以左心衰为主要特征,超声心动图检查呈左心室肥厚、扩大为主的征象,部分患者出现室壁运动不协调的表现。

本文刊登于《家庭医学》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