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新世界,米奇。”
今年新年一到,美国网友就开始为米奇的自由而欢呼。在2024年1月1日这天,早期版本的米奇,历经“地表最强法务”迪士尼的两次延期后,版权终于到期了。
这就意味着,米奇不必再做一只拘谨而友好的老鼠了,鼠鼠自由了!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迪士尼也管不了他了。
对此,网友们欢呼:解放你那调皮的天性吧,狂野吧,黑化吧!
其实,进入公共领域的,只是1928年《威利号汽船》和《疯狂的飞机》中的米奇。他的鼻子更尖,尾巴更长,没有瞳孔,也没有声音。“最强法务”每次迭代都更新版权,后来的版本中,一双大眼睛和红色短裤的米奇,还将继续禁锢在“老鼠之家”。
总之,哪怕只是1928版的米奇获得了解放,但造梗的网友、奇思妙想的创作者、贪婪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早就等着这一天了,无不磨刀霍霍向鼠鼠。
一场解构的狂欢,就这样开始了。
米老鼠的陷阱
米奇自由的第一天,恐怖片《米老鼠的陷阱》就公布了预告。
预告片中,投影仪播放着《威利号汽船》的片段,但不再是欢乐的氛围,换之以阴森和肃杀,伴随着刺耳的音乐,象征危险的红色字幕在屏幕闪现:“欢乐之地,友谊之地,狩猎之地。老鼠闪亮登场。”接着,一个头戴米奇头套的男人闪身出现,在商场里砍杀,寻欢作乐的年轻人,或成了刀下亡魂,或吓得魂飞魄散。
从制作上来讲,这支预告片算不得多出彩,甚至有粗制滥造的倾向。但其意义非同凡响:在商业电影中,我们第一次看到米老鼠化身杀人狂。比起米老鼠在全人类心中所具备的欢乐童趣的意义,这样的转变,无异于某种渎神。
结合制作者给出的故事大纲,这个米奇头套,还颇有解读空间。《米老鼠的陷阱》讲述了一个21岁的女孩,困在游乐场的夜班里,她的朋友们决定给她一个惊喜。但突然出现的蒙面杀手,也决定跟他们玩个游戏,她必须在这场游戏中活下来。
女孩困在游乐场,梦幻之地终成一场噩梦,多少也有些针对迪士尼王国的祛魅。对于导演杰米·贝利来说,这种创作思路有迹可循。
我们都知道,现代米奇是友好的、迷人的,也是人畜无害的。但《威利号汽船》中的早期米奇,其实更调皮,或者说更具威胁性,他喜欢把同伴当作乐器。贝利认为,这种略有些险恶的特质,投射到恐怖片,可以成为某种反派人物的暗影。
早期米奇,其实更调皮,或者说更具威胁性,他喜欢把同伴当作乐器。


盯上米老鼠的电影创作者,不止这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