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躺平不上班,韩国政府决定发钱
作者 张茜
发表于 2024年2月
韩剧《我的解放日志》剧照

父亲过世后,韩国人李承泽(Lee Seung-taek)开始了长期的“隐居生活”。

李承泽原本也想过一种简单的生活,挣点小钱,但在别人眼中,这个算不上理想的理想,在高度内卷的韩国社会,并不符合通行的主流价值观。除了父亲之外,其他人都觉得他“不求上进”。

在韩国,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有更准确的称呼—孤立青年或者遁隐青年,指那些除了同居家人或工作接触外,与他人基本无交流,长期与社会隔绝,有难事时无求助对象的年轻人。

根据韩国保健研究院2023年5月公布的数据,当下韩国有54万孤立青年。以2021年为准,在19岁至34岁青年群体中,处于孤立状态的年轻人占比达5%,而疫情前这个比例只有3.1%。

这54万人中,更是包括24万人,完全中断人际关系、全面退出社会生活,只待在出租屋或者家里,被称为“隐遁青年”。

面对生育率持续低迷、劳动力老龄化等严峻的社会人口趋势,这些自我孤立或被迫孤立的年轻人,如此摆烂,韩国政府开始着急了。

据韩联社报道,2023年12月13日,韩国国务总理韩德洙主持召开青年政策调整委员会,称政府将积极采取行动,并公布了《孤立和隐遁青年支援方案》,意在帮助全国54万处在孤立和隐遁状态的青年,重新融入社会。

主动的“孤立”

柳圣圭(Yoo Seung-gyu)也有着跟李承泽相似的经历,更曲折,当然,也要更幸运一些。

2019年,30岁的他,和哥哥一起清理了宛如垃圾堆的房间,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走出自己的单身公寓。然后,他和一些正努力走出隐居生活的朋友们出海捕鱼。

他对媒体表示:“结束隐居生活后,重新回到海上,是一种奇怪的感觉,非常清爽之余,又有点不真实,但我肯定,我在这里,存在于这个社会之间。”

如今,柳圣圭经营着一家非营利组织,名叫“不可怕”(Not Scary),专为孤僻青年提供支持。

非常努力地朝着主流的成功标准狂奔的人,也很难得到幸福。

电影《独自生活的人们》剧照
2023年9月13日,韩国首尔,公交车上的通勤者

柳圣圭最初想成为一名创作人,他并不想上大学,但在父母的强烈期待下,他不敢袒露心声,最后还是去读了,只坚持了一个月就退学了。

他说:“有一天,我发现我的人生就是一个错误,然后便开始了孤立生活。”

那时他19岁,第一次与外界断开了联系。之后服兵役两年,又是另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退伍复员后,他依然封闭在凌乱不堪的房间里,任由各种垃圾和物品淹没自己,上厕所都不离开房间。

孤立青年,或者遁隐青年,有个共同点,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达到社会或家庭的成功标准。有些人觉得自己不合群,因为他们没有追求传统的职业道路。另一些人则可能是学习成绩差而受到批评,慢慢自动边缘化。

本文刊登于《看世界》2024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