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音版《同心结》礼赞
作者 李岩
发表于 2024年2月

198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为志愿军赴朝参战30周年,歌剧《同心结》原创版诞生(当年上演并被拍成电影),以黄继光烈士的事迹为主要线索,其一众编剧、作曲、导演、演员,均为老资格、有实力的精兵强将;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同心结》艺术顾问乔佩娟协调,该剧进行了复排(由文化与旅游部艺术司组织各专家、四川交响乐团、四川歌舞剧院排练、演出)。虽此复排版曾于2020年10月26日(国家大剧院)、2022年9月8日、9日(保利剧场)小范围演出过三场,但真正于广大观众前亮相,在首届天津音乐节(2023年5月7日天津音乐学院——下称“天音”版)及第五届中国歌剧节(杭州2023年5月17日),至此,形成中国歌剧舞台上的一白(《白毛女》1945)一黑(《小二黑结婚》(1953)一黄(《同心结》1981、2020、2023)奇观。

一、英灵归乡

2014年3月28日首批437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从韩国仁川机场踏上回乡之路,至2022年9月16日第九批88位烈士遗骸及837件遗物回国,九个批次,共913位烈士遗骸归乡,正所谓:“出征少年身,回家英雄魂,山河已无恙,英灵归故乡”。这一场景被凝固在《同心结》的第一个场景,载有志愿军遗骸的运20大型运输机降落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画面中,其震人心魄,令人动容!前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及各类文艺从业者,对此类题材(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的上演之宣传效应,功莫大焉!特别不应忘怀的,是歌剧《同心结》首版创意之老一代艺术家,原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室主任、总政歌剧团团长编剧田川,原总政文工团创作室副主任任萍,原总政歌剧团副团长作曲黄庆和(均为1938年参军的抗战老兵),原总政歌剧团团长、总政交响乐团团长王云之,原战友歌舞团、解放军艺术学院、总政文工团创作员刘易民,导演韦明、指挥刘森、舞蹈编导姜诚、舞美设计李尔勉等;及复排(四川版)艺术顾问、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乔佩娟,原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剧团团长音乐总监王祖皆,原军委政治工作部歌剧团国家一级编剧文学统筹冯柏铭,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艺术创作教研室主任、作曲家栾凯,音乐编配李文平、肖超、彭澎(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实验艺术剧院主任),四川省歌舞剧院党委书记制作人吴灵峰,四川省文旅厅、德阳市广电文旅局;天津音乐学院版,总监制王欢(天津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艺术总监王宏伟,总导演彭澎,执行导演李聪、耿林涛,戏剧总监王冀原,舞美设计周丹林,指挥高嵩,灯光设计王瑞国,音响设计李来红,化装设计方绪玲,服装设计王钰宽,道具设计张耀辉、视频设计胡绍新等一众老领导、艺术家。此正体现出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接力”,其每一棒都不可或缺!

二、闪光点

举全院之力,不计报酬,任劳任怨,在40天(2023年3月22日—4月30日)内,完成了几近不可能完成的奇迹!打造出一部天音从未有过的民族歌剧,是王宏伟副院长心中的梦想,他说:我们建院六十五年了,虽西洋、民族、流行三种唱法专业齐全,还有舞蹈、戏剧等表演专业,但惭愧,虽做过歌剧,却从未做过民族歌剧。作为一个大学,怎样把学校凝聚力及士气提振,将师生的艺术表演实践真正在舞台上呈现,《同心结》是天音人舞台实践深度体验的绝佳契机。其内核——抗美援朝不惧悍敌、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是我们必须有的。因此,王宏伟与相关部门商量,把《同心结》拿到天音演。从1981年总政歌剧团版到2020年四川文旅局版之协调过程中,2023年3月19日王宏伟与天音领导班子集体商议后,依托天音自身教学优势,联袂中国歌剧领域知名专家,申报并主持了“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以此为基,加天音相关师生,并请彭澎、王冀原导演,舞美设计周丹林,灯光设计王瑞国,化装设计方绪玲,服装设计王钰宽,重新设计了服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将天音303位师生(包括110名合唱队员,73名乐队演奏员、指挥高嵩、首席宋强,及12名教师)打造成一支铁军——能演大戏、听从指挥、作风过硬!

三、完美主唱

复排版《同心结》黄继光的八个唱段(栾凯作曲、配器):《抬头仰望夜黑的天》《祖国,亲爱的母亲》《站在燃烧的小村庄》《江河断流情难舍》(黄继光&朴順姬)、《千重山呀,万里云》(黄继光&黄妈妈)、《等我把立功喜报寄回家》《接过血染的旗帜》(黄继光与合唱),为这部歌剧复排版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其上口的旋律、灵动的节奏、丰厚的配器、张驰有度,是现实主义加革命浪漫主义的杰作,尤其优美质朴又不乏多样性的旋律,极具感染力。原本《月亮,快快升起》(朴顺姬)、《祖国在召唤》(黄继光)两唱段,在复排组统筹冯柏铭“删繁就简”原则中被拿掉,直接将黄继光堵住敌人枪口的一帧巨幅油画特写投射银幕(见图3),使黄继光这一壮烈的英雄行为永远定格在观众心中。在赞叹大英雄壮怀激烈、勇往无前(况双腿已断、血又流干)、扑向枪口的同时,观众泪如泉涌!这使得音乐与剧情发展的逻辑更加吻合。

朴顺姬(蒋宁)、黄妈妈(张卓)、朴奶奶——哈尔莫妮(黄华丽)的演唱可圈可点,朝鲜17岁小姑娘的纯朴、清新,在蒋宁的演唱中得到完美体现,其可塑性极强,中高音区尤佳,气息沉稳、张驰有度;黄母——一个四川德阳中江的农村妇女之天生质朴,张卓以气息宽广、细腻悠长、深沉稳健、品质刚强的风格,表现得令人信服,其表演中,将母子情深,大局为重,舍小家为国家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朴奶奶,黄华丽将老一辈的情怀——对尊贵客人毛泽东的惦念,在很高层次描绘了中朝并肩的国家决策实情,及朝鲜普通民众对中国领导人的尊敬;而其不畏死、对伪军的不屈服及对儿媳的担忧,在朴奶奶唱段《红心相连命相依》得到完美体现;承担合唱各声部的天音合唱团110名歌者,虽是经严格考试才进入天音的声乐学生(包括美声及民族唱法)但排练之初,十分青涩,导致声音散乱,没有精气神。

本文刊登于《音乐生活》2023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