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安达卢西亚的回忆》的音乐本体及演奏技巧探析
作者 樊越
发表于 2024年2月

钢琴曲《安达卢西亚的回忆》是作曲家路易斯·莫罗·戈特沙尔克在游历西班牙期间创作的一首具有西班牙风格的钢琴作品。该作品在异国主题旋律色彩、变奏处理、器乐音色模拟等运用方面颇具想象力,将西班牙民间音乐素材深入挖掘后搬上舞台。作品一经上演便广受观众与乐迷的拥戴和喜爱,引起乐界广泛关注,也为后世民族风情音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

一、钢琴曲《安达卢西亚的回忆》创作背景

钢琴曲《安达卢西亚的回忆》诞生于1851年马德里的一场音乐会上,根据其乐谱上的提示,这是一首即兴演奏的作品。作品创作之时正值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繁荣时期,百花齐放的浪漫主义乐派,尤其是民族乐派的音乐为西班牙民间音乐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此期间,西班牙涌现出了诸如比才《卡门》、戈特沙尔克《安达卢西亚的回忆》等优秀作品,许多本土音乐家和旅西音乐家也纷纷挖掘整理西班牙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出不少极具西班牙风情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对西班牙民间音乐的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戈特沙尔克作为首位赢得世界声誉的美国钢琴演奏家,在欧洲、南美等地进行了千余次巡演。十九世纪中叶他在游历期间接触到了大量的西班牙本土音乐元素和素材,尤其是在西班牙南部安達卢西亚民间部落里看到的方丹戈舞曲,其热烈奔放的节奏、模拟打击乐音效的旋律,为戈特沙尔克提供了很多创作灵感[1]。这种旋律和节奏的处理方式也体现在钢琴曲《安达卢西亚的回忆》中,生动展现了西班牙民间音乐的特色同时,也加入了作者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安达卢西亚的回忆》作为一首具有西班牙风格的钢琴作品,是戈特沙尔克最为得意的音乐作品之一,它的许多创作思路和想法在当时都领先于潮流,在助力民族音乐兴起的同时,为后世音乐家的创作提供了发展思路。

二、钢琴曲《安达卢西亚的回忆》音乐本体阐析

(一)曲式结构

《安达卢西亚的回忆》是一首典型的变奏曲,全曲共270小节,分为引子(1—40)、首部(41—80)、三声中部(81—184)、再现部(185—244)、尾部(245—270)五部分结构。《安达卢西亚的回忆》调性为D大调,节奏以三拍子为主,按照d小调与D大调进行轮替,调性转换极具异国风情。

引子(1—40)部分中,由d小调V级和弦进入,钢琴右手旋律首次出现三连音主题,按照下行级进模式进行。左手弹奏低声部和弦分解音,不断重复右手旋律声部,以此推动和声徐徐进行,前10小节营造出一种颇为静谧又略带穿越感的音乐氛围。从第11小节开始至27小节,前4小节作为一个整体乐句明确主题,其后的17个小节围绕高音旋律进行不完全重复模仿,进一步对高音旋律进行扩充,呈现出流畅的线条感。引子部分剩余的13个小节高音旋律呈现下行变化,为进入首部做好了铺垫。

首部(41-80)部分共有“A—B—A”三个乐段。A乐段有18个小节,先用2个小节的左手柱式和弦进行连接,节奏上仍然延续了引子部分的3/4拍节奏,较好地连接了引子与首部。之后通过16个小节直接进入主旋律,左手的级进上行柱式和弦与右手的八度跳音,缓缓营造出了热烈的气氛,再加上3/4拍的律动感,呈现出一种西班牙民间音乐特有的热烈、自由与奔放。B乐段呈现“8+6”结构,属于非方整型乐段。这部分的旋律线条更加多元化,右手高声旋律中,除了A乐段的三连音、八度跳音等,还加入许多半音阶和三度重复音,气氛进一步拔高,最后以低声部D7属和弦进行终止。

本文刊登于《音乐生活》2023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