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中一个重要篇章,这一时期的作曲家挣脱传统的束缚,通过音乐大胆地表达丰富的人性情感。变奏曲作为一种常见的音乐体裁,通过运用多种作曲技法,将一个主题发展变化出不同的音乐形象与演奏方式,使作曲家们的创作技巧以及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是其他曲式所不可替代的。而在钢琴文献中,不同的作曲家为同一个主题创作变奏曲的情况并不多见。
舒曼作品集《彩色叶子》(Op. 99)中《纪念册》的第一首,作为主题,前后分别出现在克拉拉·舒曼的《舒曼主题变奏曲》(Op. 20)与勃拉姆斯的《舒曼主题变奏曲》(Op. 9)中(以下简称“两部《舒曼主题变奏曲》”)。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位作曲家在同一个主题上进行同体裁的创作?舒曼和克拉拉对勃拉姆斯的创作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从宏观上把握作品结构并将其诠释为完整的有机统一体?本文将结合作曲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创作风格,分析两部作品的创作、演奏与其艺术特色。
一、两部《舒曼主题变奏曲》创作背景阐述
勃拉姆斯《舒曼主题变奏曲》(Op. 9)是他早期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在钢琴界获得很高的普及度;而克拉拉的《舒曼主题变奏曲》(Op. 20),尽管她被公认为十九世纪最杰出的女性作曲家之一,但她的音乐却很少被人学习或演奏,甚至极少数人了解克拉拉的这部变奏曲是先于勃拉姆斯完成的,两部作品先后创作时间仅相隔一年。
1852年,舒曼将自己1836年至1849年期间创作的钢琴小品整理,作为一套回顾性的曲集出版,名为《彩色叶子》(Op. 99)。其中,《纪念册》中的第一首是他妻子克拉拉的最爱,并激发了她为其创作一套变奏曲的想法。
在完成这部作品之前,克拉拉也曾尝试写过一些变奏曲,例如《原创主题变奏曲》《浪漫幻想变奏曲》《浪漫变奏曲》(Op. 3)、《音乐会变奏曲》(Op. 8)。而这首Op. 20是她与舒曼在结婚期间所创作的唯一一首变奏曲,也被认为是她最用心、最出色的钢琴独奏作品。1853年5月29日,克拉拉曾在日记中这样表达:“我想为罗伯特的生日写一首变奏曲,就用他《彩色叶子》中的主题,但这对我来说太难了——因为我太久没创作了。”显然,这是为一个极其特殊的场合而写的作品。同年,舒曼生日那天,克拉拉将手稿亲呈给他,作为舒曼43岁的生日礼物。
时隔四个月之后,1853年9月30日,年仅20岁的勃拉姆斯前往杜塞尔多夫拜访舒曼夫妇,他们三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也由此展开。舒曼十分欣赏勃拉姆斯的才华,还在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新音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将勃拉姆斯推介给音乐界,从而使他一夜之间声名鹊起。后来,在与舒曼夫妇相处的时光里,勃拉姆斯有机会欣赏到舒曼的很多钢琴独奏作品,包括这一首克拉拉为舒曼创作的变奏曲Op. 20,在学习和研究这部作品之后,作为馈还,他在同一个主题上也创作了一组变奏曲,即Op. 9。1854年6月15日,勃拉姆斯向克拉拉递交了手稿,题为:“在他(意指舒曼)的主题上写的一首短小的变奏曲。献给你。”
这里要特别指出,在其中一个变奏中,勃拉姆斯巧妙地引用了克拉拉早期钢琴作品中的一句旋律——来自她的《浪漫变奏曲》(Op. 3)。根据克拉拉传记作者南希·里奇的记录,在勃拉姆斯为克拉拉演奏完他的Op. 9之后,克拉拉决定在自己的变奏曲 Op. 20中也加入这句旋律。在征得克拉拉的允许后,勃拉姆斯于1854年,同时将这两部《舒曼主题变奏曲》交由Breitkopf & Härtel出版。同年,克拉拉首演了自己的Op. 20,而直到1879年12月,勃拉姆斯的Op. 9才在柏林公开演出。
二、两部《舒曼主题变奏曲》分析
(一)关于“舒曼主题”与“克拉拉主题”
主题的速度标记为Ziemlich langsam,意指“稍慢地”。整个主题结构规整,主题材料简洁单纯,充满感伤与怀念,由三个八小节旋律短句组成,伴随着传统的和声进行。正是该主题统一鲜明的音乐性格、单一的织体以及一目了然的结构,赋予主题更大的可塑性空间,为其后续的变奏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这一令人感到悲伤、哀婉的主题中饱含着舒曼对克拉拉的爱。一开始右手的旋律主干以音符C-B-A-A开始,代表妻子克拉拉的名字。在德语音名记谱法中,B用H表示,那么这一串下行字母便形成C-H-A-A,巧妙地拼写出克拉拉名字的意大利语拼写CHiArA,即“克拉拉主题”。在舒曼创作的很多其他作品中都能看到这个级进下行主题构思的身影,例如他的《C大调幻想曲》(Op. 17)第一乐章、《a小调钢琴协奏曲》(Op. 54)第一乐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