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剧目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作者 贾玲
发表于 2024年2月

2004年高校音乐剧表演专业创办以来,目前国内各专业艺术院校已普遍开设音乐剧表演专业,大量音乐剧教师通过国内外交流学习,教学水平逐渐与国际接轨,音乐剧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本课题针对音乐剧表演专业剧目课教学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调查研究,丰富国内音乐剧表演专业剧目课的相关理论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课程的介绍,增加了操作性和实践性,加快推进音乐剧表演专业剧目课程的改革。

一、音乐剧剧目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意义

1.音乐剧是融合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随着国内音乐剧的快速发展,对音乐剧演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等院校能培养出高精尖的综合素质很强的学生,来加入音乐剧表演行业,从而推动音乐剧在国内的发展。音乐剧是一门新增的专业,国内对于此领域的各项研究都在探索中,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把学校课堂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2.艺术实践是检验高等院校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将音乐剧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途径。艺术实践是学生想要成为真正的音乐剧演员,从学校学习到专业舞台演出的必经之路。所以,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是任何教学形式都无法代替的,也是实现培养高素质音乐剧人才的有效途径。

3.音乐剧表演专业不能仅停留在提升各个单项技能上,而是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声、台、形、表的整合能力,塑造整体的人物角色。一部音乐剧要想完美的呈现,演员才是核心。对于演员的训练,是音乐剧教学一直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是推进原创音乐剧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把原创音乐剧的剧目引入教学课堂和实践舞台,是检验音乐剧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二、应用前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音乐剧剧目课程教学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有多所高校已开设了音乐剧表演专业,每年有数千学子加入到音乐剧表演专业的队伍中,但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都有亟待改进的环节。通过对音乐剧剧目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此培养出高精尖、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音乐剧演员,从而推动音乐剧在国内的发展,无疑对学术研究领域、专业完善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已开设音乐剧表演专业的高校相对西方来讲仍较少,与西方完善的音乐剧教学体系相比,我们的教学仍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近年来,由于音乐剧市场的不断繁荣发展,高校音乐剧教学也逐步受到了重视。各高校的音乐剧剧目课程建设、授课模式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共同之处是必须要求学生具有演唱、台词、舞蹈、表演四项综合实践能力,必须要从声乐、舞蹈、表演、台词课上同步开始训练,使其教学过程中声乐课、舞蹈课和表演课都需要围绕音乐剧表演专业的综合能力培养制定合理的、有效的授课内容,而且也都从不同程度地借鉴西方音乐剧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刊登于《音乐生活》2023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