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年终考核里的他们

不久前,某县财政局科室负责人林梦和领导一起去了上级领导的办公室,此行的目的是解释为何没有完成2023年的税收指标增长率。
“上级领导的态度是,等其他区市县的情况全部汇总后,再视具体情况酌情调整。”林梦坦言,开展工作的确需要一个目标,但有些目标确实完不成,大家也无可奈何。
如果说考试是学生的“紧箍”,那考核无疑是悬在体制内工作者头上的一把剑。
定不了的考核标准
“比起一年开头就给出明确标准,更让人头大的是,有的工作内容的确是在年初就提出的,但是验收标准偏偏不同时给到,有时候工作开展到一半才给出验收标准,当然拖到年底验收前才给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名基层干部直言,没有谁能保证突击应对时没有“随机应变”调整一些数据。
除了一开始不给出明确的验收标准,一些干部还会遇到年中新增考核项目的情况。
一名干部举例说:“前两年有一次考核,我们单位被扣了0.5分,局里立马喊我们领导过去看到底是怎么回事。领导带着我和另一个科室负责人,到了局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拿着一张大表和文件,找到我们被扣分的那项。因为牵涉到专业相关的表述,他看不太懂什么意思,让我们看看是因为什么被扣分,能不能再把这0.5分给找回来?毕竟哪怕是0.5分都可能拉开好几个名次。看了考核表后才明白,应该是跟当年布置的新业务有关。”
为此,局领导打电话跟上级沟通,解释并非因为工作做得不好被扣分,而是各地区的差异性造成的,是客观原因,不是主观的。
不少体制内工作者表示,有时候,考核结果的好坏,取决于上报材料准备是否到位。
越到基层,材料准备的压力越大。某示范村的村党支部书记说:“想为乡亲们做更多的事,可是到了年底很难匀出时间。各个部门都在制定考核标准,最后全都落到基层,往往导致基层在统计数据阶段做非常多的重复工作。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党员文摘》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