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第一声”如何发
作者 之江轩
发表于 2024年3月

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让很多地方、单位感到发愁,更是成为舆论引导工作的“难点”“堵点”。

面对突发事件,有的地方、单位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存在“不发布就不受关注,一发布全社会都知道了”的侥幸心理,第一反应是“捂盖子”“躲起来”;有的认为事件的处置更重要,信息发布可以“放一放”“等一等”,等到众说纷纭、舆情汹涌时,才慌忙发声、拼命解释。此时,想扳回局面、赢得信任,就要花费更大的力气,甚至陷入“百口莫辩”“悔之晚矣”的境地。

突发事件“第一声”为何如此重要?“第一声”该如何发?

权威发布必须追求“第一声”

如今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一有突发情况,现场图片乃至短视频快速扩散传播。特别是围绕公共危机、恶性事件,会迅速形成夹杂事实、判断、立场、情感的舆论漩涡和舆情热点。

心理学上有一个“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先入为主”。这时,如果权威声音迟迟不来,就很容易出现“真相还在穿鞋时,谣言已经跑遍世界”的被动局面。时效决定成败,速度赢得先机,众声喧哗之中,权威声音必须“先声”才能“夺人”,真正显现权威担当。

“第一声”得有理有据

言行一致,“说”“做”一体,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和应急处置相辅相成。

本文刊登于《党员文摘》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