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经典与时代精神的艺术融合
作者 苏黄菲菲
发表于 2024年3月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在于对优秀艺术传统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创造。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创作的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2022年9月成功摘取第十七届文华大奖,同年10月又获得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可以说,这是一部体现新时代精神价值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从纵向上看,20世纪60年代的“刘三姐文化”强调阶级性与革命性的时代主题;20世纪90年代的“刘三姐文化”顺应时代经济主题,刘三姐的商业形象成为广西旅游、香烟等民族品牌的标识,此时纯“歌仙”形象的刘三姐再度回归。彩调剧《新刘三姐》在传承发展广西“刘三姐文化”的基础上,以新的主题、新的语境、新的人物、新的舞台演绎乡村建设中人们的火热生活,反映了新时代脱贫攻坚到乡村振興衔接的时代主题,塑造了新时代的刘三姐形象①。剧中的姐美作为新时代的刘三姐,她的歌声不再是反对地主阶级的有力武器,而是作为歌唱个人情感、歌唱美好幸福生活的自然表达;她的身份不再是英雄式的,而是壮家乡村里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一位普通姑娘。从横向上看,壮剧《第一书记》、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和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优秀戏曲,其创作与改编都遵循民族经典与时代精神融合的路径。彩调剧《新刘三姐》作为新时代民族经典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代表性作品,再度观照其改编之路,可揭示当代戏曲创作的内在规律。

一、以小见大:山村一隅展现时代风貌

以“小”见“大”本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的空间审美结构,然而戏曲艺术创作也契合古典园林所追求的艺术审美空间。彩调剧《新刘三姐》将故事的发生环境设定在广西某一山村之中,以山村的整体面貌、人物形象、情节事件集中呈现出新时代语境下国家新农村的新面貌。

彩调剧《新刘三姐》从姐美的爱情故事出发,舞台上突显的是爱情的离愁别绪,最后却落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国性、历史性的时代主题。首先,彩调剧《新刘三姐》以现代新农村的整体面貌,反映全国农村脱贫致富的现实。“小”与“大”是相对的,虽然剧中以姐美与阿朗的爱情为主线,但是该剧通过场景化的处理,将新时代农村的整体面貌的变化直观式地传达给观众。第三场姐美带领乡亲们种桑致富和第四场电商老板莫非入驻乡村等场景都体现乡村脱贫攻坚的历程。汪曾祺认为“戏要夸张,要强调”②。在彩调剧舞台上,夸张的不是村民种桑致富的现实,而是把种桑的场景夸张化、艺术化。第三场太阳岭上姐美等女性角色人数众多,占舞台的大部分,她们双手都拿绿色手绢,随歌声翩翩起舞,在戏曲舞台上营造出采桑忙的乡村生产场景。同时第四场电商、“三月歌台”、直播、手机订单等生产性场景的出现,更是从正面展现乡村风貌的现代化转变。彩调剧《新刘三姐》运用刘三姐文化,以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为背景,展现山村一隅的发展和变化,通过场景化的舞台处理方式,以小见大,凸显出时代的主题。姐美、阿朗和莫非的故事实际上代表了广西脱贫攻坚道路上众多的故事,集中表现广西壮家儿女为摆脱贫困做出的努力与牺牲。彩调剧《新刘三姐》正是因为站在时代的脉搏上创作,所以能抓住戏曲创作的现实性,完整地展现了广西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巨大进步。

其次,彩调剧《新刘三姐》塑造戏曲人物形象主要通过“小”的事件来体现。为了避免“假大空”的戏曲创作弊病,彩调剧《新刘三姐》将人物置于生活普通的事件当中,如爱情矛盾、种桑、山歌对唱、电商、直播带货等。面对情感挫折,姐美同样和普通人一样失落。彩调剧《新刘三姐》的主线虽是爱情,但是舞台上呈现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家乡贫困的现实、有乡村与城市发展的矛盾等。彩调剧《新刘三姐》还着重将人物放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塑造,在姐美和电商老板莫非的带领下,我家村种桑养蚕实现了脱贫致富,此外,她还帮助你家村脱贫致富。即使阿朗在城里受到挫折,姐美仍用她的智慧和歌声帮阿朗脱困,让他返回故乡,以小见大地反映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壮家儿女的美好品质。彩调剧《新刘三姐》对主人公姐美的描写没有利用宏大的事件,而是以用情专一、种桑织锦、组建三月歌台等“小”的事件,足以突显姐美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围绕“小”事件描写姐美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刘三姐的当代形象更加立体、多元,她既保留了原有的勇敢、智慧的特质,又融入了新时代女性的独立、自主的个性。

彩调剧《新刘三姐》中阿朗和莫非形象的塑造也是立足于现实。阿朗是新时代乡村青年出走城市的代表,与之相反的是从城市返回乡村、投资乡村产业的青年代表莫非,他们的作为都是基于现实作出的变化。阿朗是现代农村青年进城创业失败的形象,莫非是返回家乡创业的形象。他们因为爱情,要进行山歌比赛,但最终都没有大起大落的描写,如此“小”事件的情节安排虽冲淡了戏曲的矛盾,但凸显出现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最后,对故事情节的细节安排,也体现以“小”见“大”的戏曲创作规律。第一场戏,在相思林中姐美告诉阿朗在外莫忘祖宗,为后面阿朗的回归做了伏笔,同时姐美向阿朗表明自己的情意,为最后一场姐美对爱情的选择也埋下了伏笔。如此安排,使人物在舞台上的选择有理有据,不显得前后矛盾。彩调剧《新刘三姐》另外的细节描写是通过改编音乐歌曲实现,如贯穿全剧始终的《千江水万里云》和结尾的《只有山歌敬亲人》,节奏明显变快。

本文刊登于《南方文坛》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