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丝路、神秘的敦煌、迷人莫高窟,为世人留下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驼印以及大量艺术宝藏,也发生了无数激动人心的故事。中国广播艺术团出品的原创民族交响歌剧《莫高窟》(作曲:刘长远;编剧:王景彬)2018年8月30日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以歌剧的形式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发生在唐代敦煌莫高窟的凄美爱情故事。此后这部歌剧又以多种形式在国内上演,获得广泛好评。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歌剧《莫高窟》的音乐会版再次10月5日晚在由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大剧院上演。对这样一部优秀的歌剧作品进行一番深入研究,对我国民族歌剧的创作和发展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笔者不揣浅陋,从音乐戏剧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一番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歌剧剧情如下:来自大唐的高级画师李工技艺高超,担负绘制莫高窟壁画的重任。石窟供养人翟豪的女儿蜜儿爱慕李工的才华,愿意以身相许,两个年轻人沉浸在充满艺术与爱情的美好生活中。然而,安史之乱将美好的一切打碎,西北边陲的吐谷浑军队趁机大举入侵敦煌。为了使无辜平民免受战乱之苦,翟豪答应了吐谷浑王爷联姻的要求,将自己心爱的女儿蜜儿嫁与王爷。蜜儿至死不从,在被押送途中伺机逃脱,身中毒箭。但她忍着伤痛坚持逃回心爱的人身边,最后死在李工怀里。
歌剧以爱情为主线,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呈现了大唐时期丝绸之路多彩的风土人情以及绚丽多姿、大气厚重的历史文化,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歌颂了人间美好的情感。
歌剧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主要展示的是西域多姿的民族风情以及画工生活场景,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并将李工与蜜儿两人的爱情之线穿插其中,为下半部分的展开埋下伏笔;下半部是歌剧的主体,戏剧矛盾尤其是冲突性得到充分揭示,人物命运发生逆转,人物情感得到进一步抒发。歌剧的上半部主要是色彩和叙事,下半部则是冲突和抒情。两个部分、四个板块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色彩浓郁、抒情与戏剧结合的艺术整体,这种结构在歌剧创作方面是一种比较新的探索。
全剧音乐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一唱到底,完全弃绝对白,并采用了联曲体与编号体结合的方式,既有优美的大段咏叹调,又有小篇幅的谣唱曲,同时重唱与对唱的运用也很好地推动了戏剧发展。歌剧音乐伴奏大胆采用了民族交响乐队,为了增加其表现力,除了大提琴、贝斯等低音弦乐外,还根据需要增加了一组铜管、竖琴、钢琴等,这种中西合璧的结合方式虽然在律制上会造成一些不协调,却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色彩,尤其是对表现处于欧亚交接之地——敦煌的生活、文化显得更为适合。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使得歌剧呈现出斑斓的色彩性、扣人心弦的冲突性以及荡气回肠的抒情性。
一、斑斓多姿的色彩性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是古丝绸之路上连接内陆、西域、欧洲三地的要塞,形成了多元交融的地域文化特色。作为一部以莫高窟为创作背景的民族歌剧,作曲家有意识地综合运用了西域、中原以及欧洲三种不同风格的音乐表现手法,使歌剧音乐呈现出斑斓多姿的色彩性。
1.西域风情。这无疑是歌剧要表现的重点之一,因此歌剧开始即由横笛吹奏出一段悠远而有些哀怨的旋律:
谱例1

这个短小旋律作为歌剧的引子,为全剧奠定了基调,同时也暗喻了作品的悲剧性。随即出现了一幅欢快热烈的合唱歌舞场面,形象地刻画了西域各民族人民多彩的世俗生活场面。
此合唱为再现三部曲式(ABA1)结构,呈现快、慢、快的布局。A段是欢快热烈的快板,在乐队全奏出一个快速热烈的引子之后,合唱队唱出了具有鲜明西域风格的旋律:
谱例2

作品运用了中国民间音乐常用的“金橄榄”手法,逐渐紧缩使得音乐充满动力,营造了欢腾的气氛。10/8、6/8、7/8交替节拍尤其是其中一些不规则重音的出现使得作品既有一种明显的西北少数民族特点,同时具有一种强大的活力和动力。调式采用了一种综合调式,既有木卡姆调式的色彩又有欧洲大小调风格,特别是浪漫派常用的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形成一种明暗交替的感觉。乐队中运用了打击乐以及富有特色管弦、弹拨乐乐器进行展示。此处剧诗承擔着叙事的职能,诙谐活泼,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旋律采用了同音反复与跳进结合的方式,快速密集的剧诗节奏,配合调式的交替,形成了一种欢快热烈、色彩缤纷的歌舞场面。
中段(B)变为中速,4/4拍,旋律融入了新疆民歌的特点风格,具有歌颂性质,唱出了对家乡与生活的赞美,随后的再现段落(A1)又回到欢腾的气氛中,表现了敦煌人民欢乐祥和的生活以及对莫高窟赞美之情,也同后面的悲剧形成强烈对比。
蜜儿的出场唱段中,异域风格明显。这首咏叹调是一首具有高超技巧性的唱段,且载歌载舞。从戏剧角度来看也是剧情的需要,具有“戏中戏”的功能,可以视为蜜儿从龟兹学艺归来的“汇报演出”,咏叹调既有雅乐音阶的运用又有西域调式的变化音进行,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感。
歌剧开场的这两段歌舞以其鲜明的色彩性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气氛,将叙事性的内容用色彩性的音乐进行包装,不仅避免了单纯叙事的枯燥,还介绍了歌剧故事的发生时间、地点以及相关时代背景,展示了敦煌所特有的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构思新颖。
2.中原风格的旋律主要出现在李工的唱段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