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卡·恩特哈布戴着茶色眼镜,背着一只风格简洁的背包,走进了古色古香的采访室。一见面,他便微笑着与《环球人物》记者握手致意。
见面前,恩特哈布正在教室撰写博士论文。2024年是他在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读博的第三年。他在同学中人缘很好,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位性格爽朗的“洋部长”——来中国脱产读书前,他是埃塞俄比亚贸易和工业部国务部长。
去年10月,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今年1月1日,埃塞俄比亚和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一道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恩特哈布讲起自己在北大读博这3年的故事,更有一番意义。
在北大研究纺织产业政策
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部非洲,东接吉布提、索马里,西邻苏丹、南苏丹,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全国2/3的面积是高原,平均海拔近3000米,有“非洲屋脊”之称。埃塞境内湖泊众多,青尼罗河发源于此,水资源丰富,又被称为“东非水塔”。埃塞面积超过11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亿,是非洲的一个重要国家。
近年来,埃塞发展进程加快,提出了《2021—2030十年发展规划》《内生经济改革计划》等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制造业,促进投资和开发工业园区及经济特区。恩特哈布在这些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本科和研究生学的是公共政策相关专业,毕业后就进入政府工作,负责过皮革、综合农产品工业园、欧盟投资等项目,担任过国家投资委员会副专员、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和善治主任等职。“制造业领域的招商引资是我的专长。在投资委员会,我吸引了许多制造企业前来投资,调任贸易和工业部部长后,更将工作重心完全放在了制造业上。”
2008年,恩特哈布以政府官员身份首次来华。此后10多年间,他多次来华,见证中国的发展。他回忆:“第一次来中国时,移动支付远没有现在这么方便。那时候没人知道中国生产的汽车。如今,比亚迪等中国产的电动汽车已逐渐在全球流行,这令人印象深刻。”
2021年,恩特哈布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到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该学院成立于2015年,是培养人才和开展发展中国家研究交流的平台。这一年,埃塞在华留学生有3000多人,与中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非常深入。“之前作为政府官员来华,大家都对我很客气。当我成为一名学生,作为普通的‘老外’生活在北京时,我发现这里的人们依然这么友好、善良。不懂英语的老人试图帮我选菜,可爱的小孩子想要与我合影。我同来自亚洲和拉美国家的同学相处融洽,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新东西。”谈到“从部长到博士生”的体验,恩特哈布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学术方面他更是受益匪浅。“学院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及科技发展的机会。”他曾前往杭州参观阿里巴巴集团总部,最大的体会是“技术革新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中国人无需去政府办公地点就可远程享受到政务服务,这让他印象深刻。还有微信,“功能强大,可以聊天,可以支付,可以谈生意,可以做任何事情”。在参访深圳证交所等地后,他感到“深圳人非常有责任感,发展的愿景是发自内心的”。他也为深圳企业进行全球化布局并不断尝试在国际舞台上完善自己的远见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