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在非洲的地缘博弈有消有长
作者 禤璇 吴敏文
发表于 2024年3月

2023年12月,法国宣布完成从非洲国家尼日尔的撤军。此前,法国已经完成或开启从非洲国家马里、加蓬、布基纳法索等国的撤军。2022年8月8日,美国务卿布林肯访问非洲并宣示拜登政府的非洲战略。这是美国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发布美国“新非洲战略”以来,美国非洲战略的最新版。种种迹象表明,大国在非洲的角逐正呈现出消长的局面。

基本情况

非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约302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洲,人口过14亿。自1415年葡萄牙占领休达,欧洲列强开始对非洲的殖民统治。1947年后开启民族独立运动,非洲各国纷纷独立。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宣布独立。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的历史正式终结。迄今,非洲的独立建国国家多达54个,整体上呈现以下特点。

经济水平落后,但矿产资源丰富。全球47个最不发达国家中的33个在非洲。非洲经济主要是农业,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包括麦、稻、玉米、小米、高粱、马铃薯、木薯、大蕉、椰枣、薯芋、食用芭蕉等,热带经济作物如棉花、剑麻、油棕、咖啡、可可、烟叶、天然橡胶、丁香等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工业主要是采矿业和轻工业。广袤的非洲大陆拥有黄金、金刚石、铁、锰、磷灰石、铝土矿、铜、铀、锡、石油等重要矿藏,其蕴藏和开采量都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

部族矛盾尖锐,长期战乱不断。非洲约有1500多个民族。主要基于民族认同聚居而成部族,内部利益冲突和外来介入,使得非洲大陆长期动荡和战乱。以非洲人口最多的尼日利亚为例,超过1亿的人口涵盖250多个部族。发生于1994年4月—6月的卢旺达内战,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进行了血腥的、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共造成约100万人死亡,占当时卢旺达总人口的1/8。

非洲大陆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大量的西方殖民者蜂拥而来,他们经常为了自己的利益挑动民族对立。军火贩子甚至为了武器销售不惜挑起民族仇杀。安哥拉、塞拉利昂等多个国家内战难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有关国家或跨国公司无视武器禁运的规定,致使大量轻重武器流入冲突地区。迄今,虽然非洲国家已经独立,但西方的长期殖民统治在非洲培植了自己利益的代言人,殖民主义的幽灵仍在非洲游荡。

恐怖主义和海盗问题凸显,反恐任务艰巨。贫穷落后是恐怖主义的温床。萨赫勒地区是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苏丹草原之间的一条长超过3800千米的地带,横跨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尼日利亚、乍得、苏丹共和国,南苏丹共和国和厄立特里亚10个国家。这一地区一直是非洲武装冲突和恐怖主义泛滥的地区。

2014年,为打击萨赫勒地区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法国发起“新月形沙丘”反恐行动。然而,耗时8年,法国派出约5500名士兵,却是越反越恐,法国泥足深陷。2022年8月,法国宣布“新月形沙丘”反恐行动正式结束,但地区国家政府军队却无法填补法国撤军其留下的安全真空。这就为“伊斯兰国”“博科圣地”等极端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地区反恐局势严峻,前景并不乐观。

2023年12月,法国军队正式从尼日尔撤军

此消彼长

尽管局势动荡,一个时期以来非洲经济增长仍然体现出强劲的势头,加之资源丰富、人口众多(预计2050年将达到20亿),经济增长的上升空间大,非洲大陆对各大国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魅力。目前,加入非洲地缘角逐的除传统大国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外,新兴势力日本和土耳其等也表现得非常积极。

“非洲宪兵”法国遭遇“滑铁卢”。大航海时代是西方殖民者开拓海外殖民的的黄金期。发生在1756年—1773年的“七年战争”,英法两国决出了瓜分海外殖民地的第一、第二名。当第一名英国在美洲、亚洲、澳洲等地大肆劫掠之际,第二名法国则在非洲开疆拓土。巅峰时期,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占到非洲总面积的37%。从北非、中非,到西非,法国一共占有21个殖民地,成了在非洲拥有殖民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相当于法国本土面积的19倍。

二战后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法国被迫放手让非洲各殖民地国家独立。法国转而与这些非洲国家建立所谓“特殊关系”。法国为其在非洲的殖民地精心地设计了一套新的金融殖民体系,其要点有三:一是从法国殖民独立出来的国家,必须加入非洲的法郎金融体系;二是允许法国在非洲成立多个国家银行,这些国家50%的外汇必须交给法国管理;三是法国和这些国家签署条约,允许法国在这些国家自由投资和进行贸易。

这个体系使得法国从金融、投资、商贸等方面,掌控了这些非洲国家的命脉。这些国家宝贵的矿产资源,也被法国资本牢牢掌控。

本文刊登于《军事文摘》2024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