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单身汉,涌向尼泊尔找老婆
作者 陈默
发表于 2024年3月

湖南人叶飞第一次见到尼泊尔姑娘杜莎,是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一家咖啡厅里。叶飞33岁,未婚,是个常年在浙江打工的农民工;杜莎24岁,是当地一家餐厅的服务员,老家在尼泊尔山区,另有5个兄弟姐妹。

坦率地讲,叶飞觉得眼前这个皮肤发黑的异域姑娘并不漂亮。杜莎很害羞,说话细声细气。但最初打动他的,也正是她的“老实”,他想找一个能踏实过日子的媳妇。他觉得,杜莎就是那个人了。

“你想不想去中国?”叶飞用结巴的英语问杜莎。

喜马拉雅山脉彼端的尼泊尔,正在成为中国单身汉寻找新娘的热门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2年末,中国男性人口比女性多出3237万人。性别失衡之下,自20世纪90年代伊始,中国单身男性开始把婚恋触手伸向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之前是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尼西亚,而现在,这股想结婚的风终究吹过了“世界屋脊”,直抵尼泊尔。

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以“尼泊尔新娘”为关键词的短视频呈喷涌之势。尼泊尔被盛情描述为一个“好多妹子”的“女儿国”,物价低,娶妻成本低。而那里的女性,是一个“不贪图物质”“不要彩礼”“任劳任怨”的贤妻良母型群体。

尼泊尔——继越南之后,会成为中国单身男性的“脱单圣地”吗?

在贫困的尼泊尔女性中,中国男性很受欢迎

在如今的尼泊尔,随处可见涌入的中国单身男性。

西塔是一个尼泊尔姑娘,因为曾在中国留学,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她说,从前几年开始,在加德满都及其周边谷地的杜巴广场、猴庙、大佛塔等各大知名旅游点,她和朋友们时常遇到中国男子来搭讪。

“他们会问尼泊尔女孩叫什么名字,多大了,有没有男朋友,联系方式是什么。如果女孩子愿意给联系方式,他们之后可能就会带着她们吃饭、买衣服、看电影。”西塔对记者说,因为语言不通,这些中国男性往往借助手机上的翻译软件来搭讪。

来尼泊尔的路并不容易。通常,这些中国单身汉需要辗转两三趟飞机,或者从拉萨坐大巴走长途陆路,有时车行30分钟,海拔落差高达1000米。“不能看窗外,不然会吓出一身汗。”一位自驾陪朋友去找尼泊尔新娘的中国男性称。

越过积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脉,加德满都就不远了。在他们看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就像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县城:高层不多,建筑多是4到6层,上面蓝天白云,下面有时尘土飞扬。

通常他们会先到加德满都的泰米尔区聚集,这里是旅游中心,也是中国人在尼泊尔的大本营,遍布中国人开的酒店、餐馆和超市。“现在来尼泊尔找媳妇的中国人很多,我们经常有很多这样的客人。”2023年12月底,一位在泰米尔区从事旅游业的中国老板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富起来了,所以‘中国人’是一个加分项。”叶飞说。

毫无疑问,如今的中国之于尼泊尔,的确是“富起来了”——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均GDP是12720美元,尼泊尔则是1336.5美元,不到中国的九分之一。

不过,刚到尼泊尔,这些中国男性很快就发现自己误会了。泰米尔区除了住宿不贵,其他物价却堪比中国新一线城市。这里,吃一碗兰州拉面,折合成人民币是18元,两个人吃一顿小郡肝串串要400元。“要想在尼泊尔过得相对宽裕,一个月至少要5000元到1万元。如果一个月的预算只有2000元,很难找到新娘。”一位中尼通表示。

“加德满都和博卡拉(注:尼泊尔著名旅游城市)的女孩子家庭条件较好,更愿意嫁给门当户对的本地人。接下来,她们的选择更可能是欧美人,然后才是中国人。”西塔说。

长居尼泊尔的中国人陈凌静告诉记者,在加德满都,厨师、司机、酒店管理者属于高薪人群,月工资折合成人民币是3000多元。但普通女性的月工资在600~700元,普通男性的月工资在1600~1800元。所以,“婚机”仍然存在——

“在贫困的尼泊尔女性中,中国男性是特别受欢迎的。”陈凌静表示。

一个成功案例是,一位离异的中国商人于2023年春到尼泊尔寻找商机,在博卡拉的一个寺庙拜佛时认识了自己后来的妻子。妻子居住在博卡拉山区的一个平房里,石头墙体,屋顶盖着瓦片,内部简陋但干净。妻子的哥哥还没结婚,经常出去给人修房子,一个月的收入折合成人民币是400~500元。

而当追逐加德满都和博卡拉的城市女孩受挫后,确实有很多中国男性开始把目光投向在这两个城市打工的尼泊尔山区女孩,甚至自己去到尼泊尔山区“狩猎”。上述旅游业老板也表示,不久前曾听到自己店里的几个客人商量,要一起买车票去尼泊尔山区找新娘。

一位中国男性在小红书上连载视频,记录自己如何在尼泊尔山区日复一日寻找新娘。

他三十多岁的模样,戴着蓝色鸭舌帽,在尼泊尔山区不停地行走。他边走边把镜头怼脸说,自己每天顶着大太阳,要走20里路。烈日晒得他睁不开眼睛,不但鼻尖脱皮,脖颈与衣领处也被晒出清晰的分界线。

“找老婆太难了。”他口干舌燥地说。

中国→越南→尼泊尔

在当地中尼通眼中,这些流连于尼泊尔找新娘的中国人,大部分收入偏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也不高,是“在中国可能很难找到对象”的单身男子。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上半月)》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