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极圈挖钻石
作者 春野
发表于 2024年3月

加拿大极光小镇黄刀(Yellowknife)一直是淘金者的圣地。在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东部地区的人们来这里寻找金矿,相继发现了黄金,便在此地定居。到20世纪90年代,淘金热刚刚冷却,人们又在北极圈发现了钻石矿,从此加拿大成为全球第三大生产钻石的国家。2019年,中国女孩宋霁在这里开始了挖钻石的另类生活。

初入北极圈

宋霁出生在兰州一个普通家庭,她从小的梦想是要走遍世界的各个角落。读高中时,宋霁意外参加了一个大学的介绍会。介绍会上,加拿大有所学校在宣传采矿专业:“采矿专业可以去南极、北极做科考,还可以做国家矿业的勘探、开采。”宋霁一下子被这个专业吸引了,义无反顾地报考了这个学校。

2012年,宋霁只身一人来到温哥华读书,憧憬着大学毕业后可以去做科考工作。但是事与愿违,快毕业时,宋霁不仅论文没有写完,工作也没有着落。看着越来越少的生活费,她决定搬去距离温哥华十几个小时车程的黄刀镇生活。因为那里物价便宜,生活也更加简单。那时的她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在黄刀镇找到心仪的工作。

来到黄刀镇后,宋霁发现,小镇路边的不少商铺都挂着招租的招牌。从外向商铺看去,里头积满了灰尘,像是很久都没有人清扫过了。在这里,几百加拿大元就能租下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十万加拿大元便能买下一栋别墅。宋霁觉得这里的物价特别适合自己。

熬过毕业季,宋霁幸运地在黄刀镇的石油公司找到了石油开采的工作。石油是加拿大的支柱产业,宋霁的专业对口,她很喜欢这份工作。但是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2018年,宋霁也接到了公司的解聘通知。

失业的宋霁只能去餐厅做服务员,赚取微薄的薪水维持生活。黄刀镇很小,宋霁所在的餐馆有很多老主顾。宋霁在店里待久了,大家都爱和她聊几句。一次,宋霁说起自己大学学的是采矿专业,有个顾客就喊起来:“你怎么不去挖钻石呢?那个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工资高,而且一个月只上两周班。”宋霁心动了,急忙拉着顾客仔细了解具体情况。

经过顾客介绍,宋霁才知道:“‘钻石岛’没有自己的城市,不对公众开放,甚至在地图上显示的也是‘Unoriganized Region’(未被覆盖的区域)。岛上的员工每个月工作两周。工作期间公司包吃包住,有24小时全天候食堂,报销机票。每月可以拿到人民币2万元左右的薪水,跟加拿大普通本科毕业生的月薪差不多。”

当天回到家,宋霁就向房东打听“钻石岛”的情况。她了解到1991年第一个钻石矿在黄刀镇被发现后,又陆续在此发现钻石矿,加拿大因此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生产钻石的国家。黄刀镇的钻石矿聚集地也因此得名“钻石岛”。

“钻石岛”的生存条件恶劣,大部分钻石都埋藏在数亿年的严寒冰川之下,开采难度极高,但艰难的环境造就了高品质的钻石原石,钻石净度很高。

而且加拿大政府为了保证钻石的质量,特别推行了证书计划——由政府监管钻石开采、切割、抛光过程,并且要求整个过程必须在加拿大境內完成。由于有官方监管钻石品质,许多大的珠宝商都喜欢来这里买钻石。加拿大钻石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了解这些之后,宋霁兴奋地将自己的简历投给了钻石矿开采公司。她很幸运,经过笔试、面试后成功获得了这份工作。公司并没有安排宋霁立刻上岗,而是对她进行了岗前培训。

“这里环境恶劣,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你不要想着自己坚持把所有事情做完,先考虑自己的安全,再考虑身边人的安全,事情做不完也没有关系,不要过度消耗自己。”培训第一课,宋霁学的就是安全。

在这个全年平均温度零下十几度,还有熊出没的地方,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室外太冷,领导会让我们每隔15分钟就回车里休息一会儿;如果遇到大风雪和大雾天气,或者哪里出现了熊,我们必须回到办公室。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工作。”培训人员面色严肃地叮嘱大家。

培训结束后,2019年3月,宋霁搭乘公司的包机飞行四个小时到达“钻石岛”。因为除了飞机,岛上能够连接外界的,只有气温零下五十度时,湖面完全结冰形成的“冰路”。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上半月)》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