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菲律宾,男人们排队卖器官换老婆
作者 离荫
发表于 2024年3月

在菲律宾,一条脏乱的街道上,一个男人正眺望远方,难掩满面的失落。因为他没能卖掉他的肾。

肾脏买卖,在菲律宾已经成为不少人谋生的手段。在这里,卖肾之后数着钞票狂喜的人,和没能成功卖肾满脸沮丧的人,比比皆是。

早在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菲律宾列为全球五大器官出口国之一。肾脏交易泛滥,屡禁不止,菲律宾俨然成了卖肾圣地。在这片土地上,罪恶正在潜滋暗长。

罪恶的产业链

距离菲律賓首都马尼拉五个小时车程的奎松城,是有名的卖肾村。

在这里,男人向彼此炫耀自己卖肾换来的“成果”。有人炫耀,自己卖肾换来一辆三轮摩托车,一栋房子,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一旁有人懊悔地说,我换来的东西不像他那样多,不过是还清了债务,娶到了老婆。他们骄傲地对着镜头展示自己腰上的疤痕,那曾是他们一颗肾脏所在的位置。为了能够成功卖肾,还有人修改自己的出生证明,把45岁的年龄美化成35岁。

像奎松城这样的“卖肾据点”,在菲律宾比比皆是。

距离马尼拉五分钟车程的巴瑟科区,是著名的贫民窟,也是远近闻名的“肾谷”。当局估计,该地聚集了5万人,其中3000人只有一个肾脏。

器官中介让这条罪恶的产业链高速运转。他们掌握着信息和渠道,等着那些愿意为了钱出卖器官的人找上门。

在他们口中,卖肾者因为一直吃好喝好,所以很少出现对手术的恐惧,反而兴奋于自己很快就能赚到一大笔钱。

一个名叫黛安的器官中介,就曾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且同时为自己家族里的十二个人充当人体器官“经纪人”。面对有意愿卖肾,但有些犹豫的人,她会拿出话术来洗脑:“卖肾是为了给予他们实现梦想的资本。”

“我是发自内心想要帮助他们摆脱贫穷,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不会辜负他们的信任。”

即使菲律宾的法律对器官买卖做出限制,但在他们的“操作”下,也形同虚设。

菲律宾的《反人口贩卖法》严格限制器官“无关捐赠”。法律只允许具有亲属关系的家庭成员互相捐赠器官,如果要向非血亲捐赠器官,捐献者不能盈利,而且和受捐者之间还需要有情感联结,比如恋爱关系、认识多年的同事等。

在手术前,官方会对捐赠、受捐双方进行面谈,确保两人之间的关系。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