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帮非洲兄弟捡“宝”
作者 陈默
发表于 2024年3月

每天早上9点,尼日利亚中国和联公司设在哈科特港市奥尼港的海外仓开门时,一条“丁”字形队伍已沿着门前马路与墙边两侧展开。门前是100余辆大卡车组成的长龙,墙边两侧是做小生意的当地妇女、儿童。孩子们拿着水果、饮料等,沿车队一路叫卖。

卡车鱼贯而入,仓库内外变得像集市般热闹。自2021年这个海外仓建成以来,每到丰收季节,和联雇用的当地农民超过千人,并在周边地区长期雇用400多人,租用卡车、拖头100余台。本地老员工伊萨赫说,能进和联工作,已成为当地人的一种荣耀。面对生意盈门的场景,和联总经理李辉说:“所谓生意人,就是要不断地生出主意。一个成功的生意人应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决明子是尼日利亚常见植物,但长期以来当地人觉得它没有什么价值。尼联邦农业贸易促进会秘书皮斯说:“以前,决明子对我们来说毫无用处。它漫山遍野地长,占了土地,吸收了养分。人们为了消灭它,用大火烧、用铁锹挖,但它越长越旺,成了农民的心头恨。”

李辉告诉当地农民,决明子是个好东西,既是食物和药材,又能當玩具填充物,还可做工业原料。他让大家去收捡决明子卖给和联。一些农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野地里捡来决明子,李辉带着员工现场收购,有多少要多少。

农民们拿着用决明子换来的一沓沓钞票,简直乐坏了:“这东西居然是个宝!”消息很快传开了,老人、妇女和贫困儿童都开始在地里“捡宝”。豪萨族小伙子贾斯汀兴奋地说:“决明子到处都有,以前我觉得它像老鼠屎一般讨厌,现在感觉它像黑色的金子那么漂亮。”

来自高原州的伊曼努尔说:“在我老家,全村人的收入都因为决明子增长了一大截,许多人不再为买不起食物、孩子上不起学发愁了。”警察总局一位官员拉着李辉的手说:“这些年,我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但真不知道做什么。您这一举动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

为把决明子变成“黑色金子”,李辉做了大量的工作,与中国海关密切沟通,成功推动了尼日利亚决明子对华准入,2023年出口的决明子预计达2.5万吨。尼方估算,仅决明子一项就可解决尼超过1万个农民家庭的收入问题。

“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才能在对外合作中获得对方最大的支持”,这是李辉的经验。自从上世纪60年代独立后,尼日利亚一直是非洲粮食、农产品出口大户。但后来采取的单一石油经济模式,加上人口爆炸式增长,让尼日利亚成了非洲粮食进口大户。尼总统高级特别顾问西德尼说,振兴农业经济是联邦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