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辉挣扎上岸
开年以来,出险房企化债加速。
1月初,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签署了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林中表示,目标减债规模约为33亿~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6亿~286亿元)。
历时14个月,林中主导的化债之路,终于有了新突破。
有旭辉内部人士告诉《21CBR》记者,为了加速重组境外债,林中亲自下场,多次专程赴港,与多家债权人机构谈判。
“2024年注定不易,但已经看到方向和希望。”林中在新年献词中给员工打气。
记者从旭辉方面了解到,至2月底,其已有23个项目获批进入融资“白名单”。
债务重组
这是林中提出的第三版债务重组方案。
2022年11月公司违约之际,林中宣布,暂停支付68.5亿美元的境外债,开启重组进程。4个月后,林中拿出初步指示性条款,包括不削减本金金额、自愿选择转股等六项内容。
经过调整,2023年9月,他又提出新方案,方向为短端削债、中端转股、长端保本降息。旭辉投资者月度通讯显示,境外银团和债权人小组认可新的重组方向,不过方案未获通过。
对林中来说,情况已刻不容缓。
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其境外债部分,应占计息负债总额约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0亿元)。
林中亲自与债权人谈判,开年再度拿出新方案。
他向债权人提供五个选项,将债务转换为不同的新票据或贷款。票面利率预计在2%~4%之间,并配备了相应的增信措施。
旭辉同时提供不同结构的展期方案,包括无本金削减的纯展期、小幅本金削减的展期、本金大幅削减的展期、附带部分转股的展期等。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21世纪商业评论》2024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