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Vision Pro开售,科技圈提前过上热闹年。
2月初,这款起售价为3499美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的头戴式设备,在美国上市。十年磨一剑,苹果CEO库克表示,其将“开启空间计算时代”。
风口之上,国内AR眼镜赛道,已跑出独角兽。
成立于2014年的Rokid,凭借消费级AR眼镜等出圈。1月初,这家杭州公司刚完成近5亿元的C+轮融资,估值逾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70亿元。
“相信苹果会关注Rokid这样的公司,就像我们关注苹果一样。”
Rokid创始人、CEO祝铭明在接受《21CBR》专访时提到,同在XR头显赛道,两家的产品形态和用户定位完全不同。
轻便路线
关于XR头显,业内有两条主流的技术路线。
一是以苹果Vision Pro为代表的VST(视频透视),二是Rokid等采用的OST(光学透视)。
简单来说,VST通过相机捕捉,用视频形式呈现拟真的虚拟世界;OST则以高透过率的光学方案,将虚拟信息叠加在用户的真实视野中。
展现力上,VST要优于OST,问题在于前者太重、太贵。
我们聚焦更轻便化的眼镜形态。
VST的产业链条复杂,对综合能力和投入规模的要求更高,目前为止,作为创业公司,Rokid也不具备这个实力。
我现年48岁,江西鹰潭人,来自著名的眼镜之乡——中童镇。从眼镜到AR眼镜,这条路我已经走了十余年。
从浙江大学哲学社会学和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我在加州伯克利国际计算机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
回国后,创立的猛犸科技,主做手机操作系统。3年后,公司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我也成为阿里M工作室领头人。
2014年,从阿里离职,我在杭州创立Rokid。
彼时,谷歌的Google Glass横空出世,首次将AR概念带入大众视野,其采用的就是OST方案。
那时正好在发布会现场,我意识到,AR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方向,足以改变每个人的生活。
次年,Rokid成立两大实验室,北京的A Lab和硅谷的R Lab。A 就是AI,R就是Reality(现实),加在一起就是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