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剑门天下险”
作者 马志飞
发表于 2024年3月

蜀道天险 第一隘口

地处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盆地,群山环绕,沃野千里,东有巫山,西有青藏高原,北有大巴山和秦岭,南有云貴高原,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曾经保护了“天府之国”免遭战火侵扰;然而,关山阻隔的地理环境也造成了相对的封闭性,那些天然屏障成为人们对外交流的障碍,使出川和入川都变得非常困难。

自古以来,人们来往蜀地只有两个进出口—夔门与剑门。其中,夔门又名瞿塘峡,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的长江三峡西端入口处,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古代东入蜀道的重要关隘;剑门则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南,是蜀地的北大门,地处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因两旁峰峦倚天似剑、其状如门而得名。

夔门

剑门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天然隘口”,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著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垂涎蜀国的富饶土地,意欲伐蜀,却因山道险峻而难以下手,后来想到一个主意,欺骗蜀王说要送给他五头会屙金子的石牛。蜀王听后信以为真,随即命令五位壮士开道引石牛入蜀。不料,秦军尾随而至,趁机大举入侵,最终灭了蜀国。从此之后,这条栈道就被称为“金牛道”,又名“石牛道”。后世历经多次修造,金牛道成为由陕入川的著名交通要道。到了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沿金牛道一路向北,路经大剑山,见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开凿山岩,筑高地基,修筑阁道三十里,并在狭窄的小道上修建关隘,于是成就了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塞。武周时期的圣历二年(699年),在此设立剑门县(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并置剑门关。历史上,剑门关历经无数次战争,屡次被损毁,又屡次大修和重建,迄今仍然盘踞在古蜀道的咽喉之地,向人们默默讲述着昔日的辉煌与传奇。

“四绝”之首 单斜构造

人们常说四川有“四绝”,分别是“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不仅李白看到剑门关而为之感慨,还有许多文人墨客曾为它留下慨叹和赞美的诗篇。唐代诗人杜甫称它“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北宋官员姜遵称它“极目双峰剑倚天,重门因设据高山”,南宋诗人陆游写道“剑门天设险,北乡控函秦”。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