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仓节:举香祭仓神,喜看粮满仓
作者 李杨
发表于 2024年3月

“填仓”由何而来

填仓有大小之分。在东北,正月二十三为小填仓,即新仓日;正月二十五为大填仓、填老仓或母仓日。在不同地区,小填仓的日期也不相同,如山西介休、大同等地为正月二十,但大填仓的日期却都一致,为正月二十五。

到底什么是填仓呢?辽宁《海城县志》中记载:“农家及米店皆以粱秸心作小耒耜盛饭一盂,并纳仓廪中,焚香拜祭,俗谓‘填仓’。”据此可知,东北农民在填仓节这一天,会向仓房中添加粮食,并举行一些相应的节俗活动,以此来寄托人们对于来年粮食丰收的美好愿望,这就是“填仓”。

倉神(陕西凤翔木版年画)

关于填仓节的起源,文献资料中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按照民间传说,填仓节是为了纪念一位好心的无名仓官。有一年,北方大旱,农民颗粒无收,但朝廷并没有开仓放粮拯救百姓,反而横征暴敛、催租收税,致使民不聊生、饿殍千里。这时,有位给皇家看粮仓的仓官不忍百姓受苦,于是决定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很快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仓官知道自己在劫难逃,索性一把火烧了粮仓,自己也纵身越入火海,这一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五。百姓们为了纪念这位仓官,在每年的正月二十五这一天,都会用草木灰撒成粮囤形状,然后再往里撒上五谷杂粮,还用面捏塑仓官形象的面人,以感谢仓官的壮举。

填仓节既承载着人们对新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又表达了人们对深明大义、开仓济民的无名仓官的深切怀念。

填仓节的节俗活动

祭仓神 祭仓神是古代农民对粮食丰收、五谷满仓的一种美好期盼。古人认为天仓星负责人间粮仓,关系着五谷丰登,是农民丰收的希望所在,所以天仓星就成了仓神。也有说仓神为后稷,其母姜嫄感天神而生后稷,长大后“推演种生之法,而好农”,所以后稷被人们敬为仓神。

后来,仓神被逐渐人格化,与历史人物相附会,如韩信曾做过小仓官,因此也被人们附会为仓神。基于各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仓神不尽相同,后世流传的仓神有韩信、萧何等。虽然祭祀的对象不同,但祭祀活动都统称为祭仓神。辽宁铁岭以正月二十五为“母仓日”,农家点灯祭祀仓神;辽宁义县在正月二十日晚,用谷、黍、麦、豆等粮食做成蒸丸来祭祀仓神,粮商们也会举行各种仪式祭祀仓神,祈求仓神保佑风调雨顺、粮仓丰满。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