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众多诸侯国中,晋国是十分特殊的。晋国自封虞封唐起立国,到三家分晋,享国六百多年。在这漫长的时间中,晋国经历了南征北战、外侮内乱,逐渐建立起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晋献公鉴于曲沃代翼的历史教训,以及国内桓庄二族的现实威胁,采用大夫士蒍的计策,诛灭群公子,同时将自己的儿子驱逐出国,使晉国成为了一个内无公族的国家。公族尽灭后,晋献公不得不大肆任用异姓贵族的力量,建立了在春秋诸侯国中十分特殊的六卿制度。从此,晋国的历史始终交织着晋国公室与卿族、公族与卿族、卿族之间的各种纷争以及合作,而晋国的强盛或衰败始终与国内各宗族势力的发展息息相关。晋国的公族亦与别国不同,晋国公族的发展有其历史特殊性。
晋国宗族分析
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内宗族林立。按照来源不同,这些宗族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晋国公室同姓异氏的宗族,如栾氏始祖为晋靖侯的孙子栾宾,栾氏家族为晋国老公族。魏氏则是与晋公室同姓但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外来宗族。第二类是与晋国公室异姓异氏的宗族,这类宗族大多是先代遗留下来的或者由外国迁入。例如,“怀姓九宗”是跟随唐叔虞进入晋国的宗族。第三类属于不知源的异氏宗族,这一类中许多是晋国建立以后新分出的宗族,如智氏,也有些是以官职和技艺为氏而形成的宗族,如中行氏、左行氏。
晋国祁氏宗族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献公四世孙奚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晋献公的第四世孙奚,时为晋国大夫,受赐食邑于祁(今山西祁县古镇),以邑为氏,称祁奚。《元和姓纂》记载:“(祁姓)帝尧伊祁氏之后,《左传》晋大夫祁奚生午,午生盈生胜……”可知,祁姓为姬姓祁氏之公族,与晋公室属于同姓异氏关系,双方关系十分密切,其兴亡也与晋公室密切相关。
祁氏的起源
关于祁氏的起源,《世本》记载为:“祁氏,晋之宗家。献侯曾孙高粱伯生祁奚,奚生午,午生盈,其先食邑于祁,因为氏。”结合《元和姓纂》中的记载,可知祁奚为晋国祁氏宗族的第一任宗主,祁奚生了祁午,祁午生了祁盈,这是没有疑问的。但“献侯曾孙”中的晋献侯则有疑义。根据《史记·晋世家》记载:“十八年,靖侯卒,子釐侯司徒立。釐侯十四年,周宣王初立。十八年,釐侯卒,子献侯籍立。献侯十一年卒,子穆侯费王立。”可知,晋献侯活动的时间在周厉王、周宣王之世,其在位时间为前822年—前812年,其四世孙为晋孝侯,为曲沃代翼时段。而祁奚的生卒年为前620年—前545年,二者相差200多年,明显是不合理的。而晋献公的四世孙为晋厉公,其在位时间正好是祁奚活跃的时间,所以《世本》所记之“献侯”应为晋献公。祁氏是晋公室的分支,与晋公室同姓异氏。
祁氏家族成员生平
祁氏作为晋公室的一个分支,晋公室主干上的枝叶,其命运天生和晋公室联系在一起,其兴衰与晋国国内政策形势的发展密不可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