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层,选抓绒、羽绒还是棉衣
作者 KaKa
发表于 2024年3月

行走山野,应该拥有怎样一件中间层?我们想把知道的,都告诉你。

我们不会简单粗暴地告诉你选择哪件产品,应用于何种场景去使用,而是提供一个评分标准和模型,你可以自行选择。

作为一个生活中也假装很“阿式”的人,在我个人的评分模型里,一件中间层的暖重比最重要,既需要保暖,也需要轻量。那么,大家都知道,重量计量单位是克,可形容保暖性能的,有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呢?

正如大家都熟知的,防潮垫热阻值R值的概念,目前国际上也有一个衣物保暖的指标,叫CLO 值(克罗值),其值越大,衣物的保暖性越好。

服装标准 ISO 9920 :1995 (E)对各种材料所做的 CLO 值测试,单位是clo/oz/m² 。

我们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材料,将它们的CLO 值告知大家,后文还会对这些材料(包括他们所属的品牌商)进行详细说明。

当然,还需要了解你自己对透气性、防风性、便携性、压缩性、暖重比这5 个方面的需求。每一项满分值为5 分,有一些性能描述,可能存在矛盾,比如透气性和防风性。你需要根据你的使用环境决定评分模型。

假如当你在低海拔进行高强度的越野跑比赛,你对透气性能的需求会远大于防风性能需求,因此计分时可以考虑将防风性的分值折半计入。

可如果你要去高海拔进行越野跑比赛,这时由于海拔因素的影响,运动时瞬间强度并没有低海拔那么大,且由于多风雪的环境,你对防风性能的需求大于透气性,此时计分便可以考虑将透气性的分值折半计入。

最后,将你中意的产品一一打分,得出的结论将非常理性。

其实看到这里,这篇文章想表达的观点已经很明确了,毕竟,数据总是那么直观。

比如,始祖鸟家独有的C 棉客观指标CLO 值还不如P 棉银标,而再好的P棉,也比不上800 蓬以上的羽绒;至于抓绒一类的面料,哪怕是毛猴,从数据上看,也实在一般。

但是,这篇文章为什么还有往下写的必要呢?值得注意的是,CLO 值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指标,该值考虑了生理参数、心理感觉和环境温、湿度及风速条件,变量较大,形成了一个计算标准(手段)。

并且,我们上面说的,仅仅只是材料的CLO 值,而最终一件成品衣物是否足够保暖,和它的厚度、裁剪、细节设计都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假设你是个" 大富豪",抓绒、棉服、羽绒服统统拥有,你还是需要了解清楚三者之间材料的特性与区别,也需要明了三者最为适宜的使用场景,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物尽其用。

实际上,只有选对户外运动时穿着的中间层,才能在行进中保持舒适的体感,这一次旅程才有愉悦感可言。毕竟,你一定不希望背着沉重的背包频繁地增减衣服乃至有濒临失温那样惨痛的记忆。

PART 1 我应该先买什么?

作为一名深入接触过许多户外运动项目的老鸟,如果我只有有限的资金准备,却要添置整套户外运动的服装系统,那么我推荐你优先考量的顺序依次是贴身排汗层、中间保暖层( 简称中间层)、防护层( 如硬壳、软壳)。

1. 大家都應该知道的三层穿衣法,这也是标题“中间层”一说的主要来源。

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在贴身排汗层和中间层上,至于价格通常昂贵的硬壳、软壳这种防护层( 各品牌旗舰冲锋衣通常两三千元以上),你可以选择用一件轻量化又便宜的雨伞或雨衣去替代。

而贴身排汗层和中间层,会决定你在恶劣环境下的舒适度与体温,乃至影响生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Arc’teryx 叠穿系统示意图,迄今为止仍会有一些人将中间层与抓绒直接画上等号。图片来源:Arcteryx.com

先从人人都知道的抓绒衣说起,相当多的“老驴”自觉地将抓绒衣与中间层画上了等号,殊不知这是错中加错。如果在抓绒、羽绒、棉服之间做一个排名的话,首先被踢出局的,便是抓绒。

开头便说到的抓绒 CLO 值比较低,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据一份非官方性质的数据统计显示,在有过失温经历的人群中,失温时穿着抓绒作为中间层的比例最大。

这可能有些违背许多“老驴”的认知,抓绒便宜量又足,多年来也一直穿着抓绒衣,甚至早年市场火热的三合一冲锋衣,中间层都是抓绒,又能有什么问题呢?

抓绒本质上便是的聚酯纤维。如果要追溯抓绒的研发历史,可以久远到二战时期。当时作为军需的羊毛等天然保暖材料一度短缺,迫不得已,人类研发出最早形态的聚酯纤维这种人造保暖材料,这一年是1950 年,被命名为仿羊毛聚酯纤维。

3. 抓绒经典covert hoody 内侧的成分说明——百分百聚酯纤维。

由于其中疏水性纤维的存在,遇水后,抓绒能吸纳的水分相对于抓绒本身重量的比例远低于羊毛等天然材料,因此一度被称赞为人类研发出的第一种潮湿后依然能保留部分性能的保暖材料。

当然,这只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那个人造(合成)保暖材料高度单一的年代里,矮个子里拔将军。

抓绒材料遇水潮湿,相比较于人造棉的缺陷——更容易丧失保暖性。要知道,一旦中间层丧失了保暖性,在寒风的侵袭下附着在身体表面还会不断带走体温,处置不及时的情况下造成失温也不是不可理解的了。

相对而言,羽绒制品也存在这个间题,并且更为严重。但是由于羽绒产品具有压缩性能好、便于携带、同等重量下保暖效果最强( 暖重比高) 等一系列优点,而抓绒产品压缩性能差、不便于携带、同等重量下保暖性能最弱等一系列缺点,毫无疑问,抓绒产品最先出局。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畅销多年的抓绒制品没有优势吗?

有,并且优势颇大,售价低廉款式多样、品牌可选择余地高都是优点,总结5 个字便是“便宜量又足”。

市面上的抓绒种类繁多,却依然有一些值得一提的材料,在这一部分里我们仅就 Polartec 品牌旗下的若干种材料讲行解读,对几个品牌的经典抓绒评分,指出优点与缺点,供大家选择。

事实上我们也认为,只要搞明白Polartec 品牌旗下的面料种类,对抓绒这一类产品的理解就算足够深入了。

上文提及了抓绒的诞生历史,与二战息息相关,而Polartec 品牌,论起源头也可追溯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二战时期,美国纺织公司Malden Mills 赢得了军事合同生产美军制服,因此名声大噪。

战争结束,对于工厂来说,需要拓展新的发展方向,这时候他们意识到,在服饰领域里,天然材料向人工合成材料转变乃大势所趋。

本文刊登于《户外探险》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